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六安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缺血
  • 2篇腺癌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疾病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模式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胰疾病
  • 1篇孕激素
  • 1篇孕激素受体
  • 1篇人类表皮生长...

机构

  • 6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丽
  • 2篇王弢
  • 2篇王明扬
  • 2篇陆鹏
  • 1篇李磊
  • 1篇钱银锋
  • 1篇洪亮
  • 1篇严兵
  • 1篇余俊
  • 1篇叶海波
  • 1篇王锋
  • 1篇马正星
  • 1篇圣磊
  • 1篇齐刚
  • 1篇朱琨
  • 1篇洪雪冬
  • 1篇陈健
  • 1篇王佳新

传媒

  • 1篇辐射防护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扫描技术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诊治的62例患儿行头颅螺旋CT检查,检查后并进行随访观察和复查CT。结果62例HIE患儿中有4例正常,58例患儿存在异常,其中轻度损伤13例(占22.41%);中度脑损伤28例(占48.28%);重度脑损伤17例(占29.31%)。1例随访复查者3例转为正常,8例有异常CT改变。结论螺旋CT检查对新生儿HIE的脑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儿预后。
李丽
关键词:新生儿螺旋CT
CT多模式一站扫描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CT多模式一站扫描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在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AIS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多模式一站扫描。评估AIS患者脑血流异常情况,比较核心梗死区患侧、缺血半暗带区患侧及健侧对应区域脑血流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TP)];评估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血管狭窄程度,采用Spearman分析核心梗死区患侧、缺血半暗带区患侧脑血流灌注参数与脑侧支循环状态、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根据预后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比较两组缺血半暗带区脑血流灌注参数,并分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核心梗死区患侧CBF、CBV显著低于核心梗死区健侧对应区域和缺血半暗带区患侧,MTT、TTP显著高于核心梗死区健侧对应区域和缺血半暗带区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患侧CBF、CBV显著低于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对应区域,MTT、TTP显著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对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患侧、缺血半暗带区患侧的CBV、CBF均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呈正相关,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核心梗死区患侧、缺血半暗带区患侧的MTT、TTP均与ASPECTS呈负相关,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缺血半暗带区CBV、CBF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MTT、TTP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2.72±0.42)mL/100 g vs(2.12±0.57)mL/100 g,P<0.05;(36.62±6.79)mL/(100 mL·min)vs(25.40±6.71)mL/(100 mL·min),P<0.05;(4.63±0.81)s vs(5.88±0.94)s,P<0.05;(11.00±3.21)s vs(16.22±4.06)s,P<0.05];缺血半暗带区CBV、CBF、MTT、TTP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60、0.856、0.839。结论CT多模式一站扫描脑血流灌注参数与AIS患者脑侧
陆鹏洪亮汪嫚臧春晖李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灌注
乳腺癌筛查中乳腺X射线摄影两种标准体位及乳腺压迫厚度与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使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达到最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共132人、139个病灶,比较乳腺头尾位(craniocaudal 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乳腺压迫厚度、乳腺密度与被检者接受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的关系及两种体位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显示:(1)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都是AGD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呈正相关,且乳腺压迫厚度对AGD的影响比乳腺密度大;(2)曝光参数管电压及管电流随着乳腺压迫厚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致使AGD增大;(3)同一乳腺CC及MLO的压迫厚度及AGD未发现特定规律,但均数±标准差CC位(2.49±0.84)>MLO位(2.27±0.81),且MLO比CC更易显示病灶。只拍摄乳腺MLO联合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很大优势,不仅保证了诊断需要,更降低了被检者的AGD值,且被检者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越大,AGD降低越多。
李玲玲钱银锋王弢李丽
关键词:乳腺X射线摄影乳腺癌筛查
128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与胆胰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弢王锋马正星朱琨王佳新洪雪冬陆鹏陈健马绪志圣磊汪嫚彭泽品严兵齐刚李丽余俊叶海波王明扬
该研究在常规上腹部CT检查的同时直接诊断DD,直接解决D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直接给临床提供诊治刞胰疾病的病因指导,是该研究最显著的创新点,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同时亦改变了传统的仅胃十二指肠钡餐造影能诊断DD的一贯路径,为...
关键词: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胆胰疾病多层螺旋CT诊断
钼靶X射线特征与浸润性乳腺癌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IBC)的钼靶X线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效应量估算,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IBC患者。收集钼靶X线影像数据(肿块、钙化、腺体密度、淋巴结肿大等)及ER/PR/HER-2免疫组化结果(ER/PR分为阴性、+、++、+++,HER-2分为阴性、+、++、+++)。采用双盲法读片(Kappa=0.833),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影像学特征与受体表达的关联。结果:IBC患者的基本钼靶X线特征之间的ER表达无相关性(r=0.052,P=0.618),IBC患者的基本钼靶X线特征之间的PR表达无相关性(r=0.037,P=0.732),HER-2表达与肿块伴钙化呈正相关性(r=0.204,P=0.036);非致密型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29,P=0.019),与PR呈正相关(r=0.219,P=0.025),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r=-0.215,P=0.028);乳晕皮肤增厚与ER表达无相关性(r=0.093,P=0.374),与PR表达无相关性(r=0.078,P=0.456),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r=0.041,P=0.692);腋下淋巴结肿大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286,P=0.003),与PR表达呈负相关(r=-0.258,P=0.008),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r=0.025,P=0.813);病灶部位与ER表达无相关性(r=0.061,P=0.559),与PR表达无相关性(r=0.059,P=0.578),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r=0.018,P=0.862)。IBC患者最大径线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700,P<0.001),与PR表达呈负相关(r=-0.564,P<0.001),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r=0.085,P=0.412)。结论:钼靶X线特征可间接反映IB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李磊李丽李玲玲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钼靶X线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能谱CT定量分析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分析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初筛显示单发甲状腺结节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结节良性组(n=42)和恶性组(n=58),并以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26)和未转移组(n=32),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测定能谱CT定量参数碘含量(IC)、标准化碘含量(NI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定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形态、边缘、囊变及周围组织侵犯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直径、数目、强化程度及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IC_(病灶)、NIC和λHU均低于良性组,转移组IC_(病灶)、NIC和λHU均低于未转移组(P<0.05);ROC曲线结果示,IC病灶、NIC和λHU三者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及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能谱CT定量分析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明扬李丽李玲玲吴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淋巴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