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非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酚
  • 2篇茶多酚
  • 1篇单侧
  • 1篇动脉
  • 1篇旋转皮瓣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愈合
  • 1篇指端
  • 1篇指固有动脉
  • 1篇鼠骨
  • 1篇死因
  • 1篇皮瓣
  • 1篇缺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作用
  • 1篇坏死
  • 1篇坏死因子
  • 1篇骨折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坪山新...

作者

  • 3篇余非
  • 2篇王立胜
  • 2篇韩士英
  • 1篇严斌
  • 1篇庄林波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宁波市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茶多酚摄入机体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3~4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各组均制造骨折前茶多酚生物效应,对三组大鼠进行皮下注射,A组剂量为5 mg/(kg·d)茶多酚,B组剂量为10 mg/(kg·d)茶多酚,而C组剂量为0.5 m L/(kg·d)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将每只大鼠桡骨中下1/3交界处造成左侧桡骨3 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模型,不固定;骨折后继续注射茶多酚,制造骨折后茶多酚生物效应;采用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造模后3、7、14、21 d)的骨痂厚度及骨痂成熟度。结果 1骨痂厚度:经HE染色观察,造模后3 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1 d,B组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大鼠术后3 d即可见到骨内外膜开始增厚,术后7 d骨折端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4 d骨折端肉芽组织开始重新生长,术后21 d骨折端纤维性骨痂与纤维母细胞有明显减少;C组术后3、7 d骨内外膜也有所增厚,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术后14、21 d骨痂中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及纤维性结缔组织有明显增加,出现新生血管,但是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与A、B组相比明显偏低,而且骨痂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内外骨痂改造塑形期出现较晚。结论茶多酚对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痂增殖分化,增加骨痂含量,加快骨痂的成熟,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
严斌余非王立胜韩士英
关键词:茶多酚肿瘤坏死因子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只。A组(模型组):于大鼠右胫骨中段制造横断骨折愈合模型;B组(茶多酚干预组):造模后给予茶多酚(1.0 g/kg)治疗;C组(茶多酚防治组):造模前后均给予茶多酚。每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14天随机处死10只,测量其血液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并取右胫骨骨折端骨痂制成切片,测量其厚度。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液中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升高,骨痂厚度升高,且以C组变化更显著;造模后第14天,三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相近,B组、C组骨痂厚度较A组升高。结论茶多酚在大鼠骨折愈合早期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与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密切相关。
庄林波王立胜余非韩士英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骨折愈合氧化应激
含单侧指固有动脉的双旋转皮瓣修复指端小面积缺损
本组46例,为1-5指末节指腹的部分缺损及近、中节腹侧的小面积缺损,采用含单侧指固有动脉的双旋转皮瓣进行修复此类创面,4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两点分辨觉,接近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
辛圣余非刘景臣
关键词:创面修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