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 作品数:31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骨科夹板骨科取钉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科夹板骨科取钉装置,包括倒U形的支架,支架上部铰接有空心杆,支架一侧设有用于定位空心杆的定位部;空心杆内滑动链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部设有水平的转轮,支撑杆的下部设有取钉部。本...
- 李力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调节式骨科牵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骨科牵引装置,包括弧形卡板以及安装在弧形卡板中间的支撑连接架,支撑连接架上滑动安装有滑动连接座,滑动连接座顶部安装有调节定位座,调节定位座一端通过调节螺栓与支撑连接架相连,调节定位座另一端底部...
- 李力臧谋圣孔祥安胡斌
- 文献传递
- 两种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改良L形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改良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30例)和外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改良组均短(少)于外侧组(P<0.05)。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改良组改良组均高于外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低于外侧组(P<0.05)。结论相较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创伤更小,切口并发症更少,术后足踝功能改善更明显。
- 李力高杰许飞韩威振臧谋圣
- 关键词:L形切口跟骨骨折骨折愈合时间
- 一种骨科手术牵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牵引装置,包括腿部支撑组件,腿部支撑组件包括弯曲放置板和位于弯曲放置板一端的安装仓,弯曲放置板与安装仓固定连接,安装仓靠近弯曲放置板的一面开设有竖直的升降槽,弯曲放置板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
- 李力
- 文献传递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25个月,平均18.7个月,手术时间97.4±13.3(min),出血量539.8±22.7(ml),术前Harris评分34.3±10.9,术后Harris评分94.8±7.7,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曹溢李力胡联英郑曙翘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
- 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60 min,平均出血约300 mL,30例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无股骨头坏死、断钉、松动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易愈合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 李力陈德高闫红旗
- 关键词:股骨骨折
- 基于微观足趾血管解剖的手指端甲床缺损精准移植修复技术及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通过显微镜视下对第1、2足趾甲床滋养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实现手指端甲床缺损的精准移植修复。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我们根据26例[母]趾及第2足趾间微观血管解剖研究结果及[母]趾背动脉弓分3型的特点,设计足趾甲床组织瓣精准移植方式,实施112例手指端甲床缺损的精准移植修复手术。结果所有患指甲床修复术后均成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9年,平均23.6个月,甲床色泽红润、质地坚韧,皮瓣两点分辨觉达4~7 mm,甲床长度(12.1±2.2)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1例,良2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5.54%。结论基于最佳供区微观血管解剖的足趾甲床复合组织瓣精准移植手术是手指端甲床缺损获得逼真恢复的关键。
- 臧谋圣刘自立储建军孔祥安方兴李力胡斌高杰张浩王剑利
- 关键词:指损伤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肋间痛的疗效对比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FTV)伴肋间痛的疗效。方法46例OFTV伴肋间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PVP组(23例)予以PVP治疗,PKP组(23例)予以PK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面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另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末次随访后的胸背部及肋间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用量多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5);两组术后1 d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面指数较术前高,且PKP组均较PVP组高(P<0.05);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低,且PKP组较PVP组低(P<0.05);两组术后1 d和末次随访的肋间部及胸背部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1 d和末次随访的肋间部及胸背部ADL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OFTV伴肋间痛患者,能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ADL;PKP还能增加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低,恢复伤椎高度和后凸角度方面显著优于PVP。
- 陈德高李力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 一种骨科临床体位调控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体位调控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承载支架、连接床板以及连接垫板。本发明通过支撑架的设置,可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调节两个支撑架之间距离,设置有充气气囊,可辅助患者进行侧身,从而完成患者的体位转换;...
- 李力
- 文献传递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10~2017-12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6mo在治疗优良率方面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mo治疗优良率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切口长度、引流量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近期疗效更佳。
- 李力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