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薇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血小板
  • 4篇输血
  • 3篇血栓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血小板输注无...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病
  • 3篇血液病患者
  • 3篇输血不良反应
  • 3篇输注
  • 3篇输注无效
  • 3篇老年
  • 3篇回顾性分析
  • 3篇病患
  • 2篇弹力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小板参数
  • 2篇凝血
  • 2篇凝血指标

机构

  • 15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15篇张静薇
  • 4篇黄杰
  • 1篇保勇
  • 1篇吕艳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实验室评估模型初探
2024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评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共计CVI患者359名,根据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2组的基线特征,以及联合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对CVI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筛选风险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进行模型性能评价。结果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R值降低(3.27±0.71 vs 3.87±1.16,P<0.05);凝血酶原时间(PT)降低(11.08±3.02 vs 12.86±3.48,P<0.001),纤维蛋白原(Fib)增高(3.46 vs 3.10,P<0.05),D二聚体(DD)增高(3.00 vs 1.12,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低(12.01±3.87 vs 13.98±3.20,P<0.001)。以PT、DD、R值、Fib和PDW作为预测因子建立的血栓形成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78%和95.59%。临床决策曲线(DCA)判断当模型预测值为0.1~0.7时可使患者获益。结论联合TEG、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预测CVI患者发生VTE风险具有一定的效果。
肖湘斯雍然张静薇曾彦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PDCA应用于临床急救用血的实效性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急救用血管理的实效性。方法收集本院各临床用血科室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急救用血病例资料,观察配血时间、取血时间、急救用血率,以输血科实施(验)PDCA期间(2021年7月—12月)为界,分为PDCA实验组(简称实验组,n=287),PDCA实验前组(简称对照组1,2021年1—6月,n=516)和PDCA实验停止后组(简称对照组2,2022年1—6月,n=277),根据科室性质做亚组分析,分别为内科、外科、ICU。对实施前阶段中非急救用血占用急救通道问题应用PDCA做持续改进;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组间配血时间、取血时间、急救用血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配血及取血时间(M,min)分别19.00 vs 45.50 vs 23.00及22.00 vs 44.00 vs 25.00(均为P<0.05);其分别在内科为19.00 vs 47.00 vs 24.00及23.00 vs 56.00 vs 30.50、外科为18.00 vs 57.50 vs 14.00及32.00 vs 41.00 vs 24.00、ICU为20.00 vs 42.00 vs 23.00及16.50 vs 34.00 vs 12.50(均为P<0.05)。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急救用血率分别为6.9%(287/4141)vs 11.0%(516/4689)vs 6.8%(277/4089);其分别在内科为6.3%(175/2769)vs 11.8%(297/2512)vs 6.7%(186/2789)、外科为5.9%(24/405)vs 3.6%(44/1213)vs 7.4(37/501)、ICU为9.1%(88/967)vs 18%(175/973)vs 6.8%(54/799)(均为P<0.05)。结论输血科应用PDCA能有效缩短临床急救用血的配血与取血时间,提高急救输血的成功率,应用价值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群黄秀兰黄婷婷卢黎琦游时松张静薇
关键词:急救用血临床用血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风险因子筛选,并构建血小板输注无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结果共计纳入血液病患者334名,男性168名,女性176名,PTR发生率40.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是PTR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子建立血液病患者PTR预测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77(95%CI:0.723~0.772),灵敏度为58.52%,特异度为89.95%;校正曲线显示S∶P为0.964,最大绝对差值Emax为0.032,平均绝对差值Eavg为0.009;DCA分析显示风险阈值范围在0.2~0.9之间时,该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构建的PTR预测模型可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有效输注提供依据。
岳姝含黄秀兰曾彦雷乔何梦珍卢黎琦游时松张静薇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不同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胃泌素17(G-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常见胃部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使用C13尿素呼气试验对156名浅表型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胃癌患者进行检测HP抗体定性,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其血清G-17和PG水平。比较HP感染率、PG和G-17水平在不同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差异;根据是否有HP感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G-17和PG表达水平;将浅表型胃炎及萎缩性胃炎按照病理严重度分为轻、中、重型,分别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下PG和G-17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G-17和PG水平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胃癌中表达未见差异;将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按照病理严重程度分型后发现G-17、PGⅠ和PGⅡ水平在炎症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率在不同胃部疾病种类中具有差异性。G-17和PG水平在常见胃部疾病分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7、PGⅠ和PGⅡ水平在不同炎性程度胃炎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PG、G-17在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夏芹芹张小桑张静薇
关键词: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
5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目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的调查,将各类成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输血病例...
张静薇黄杰
关键词:输血老年病人
1388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8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结果 在1388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281例,阳性率为20.24%;其中12月份和1月份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67%和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共1039例婴幼儿中有236例RV阳性标本,占22.7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出的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158例(19.95%),女性患儿123例(20.64%);患儿性别和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2月~次年1月份最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RV感染的高峰期.对腹泻患儿有必要进行轮状病毒的常规检测.
张静薇吕艳黄杰
关键词:儿童轮状病毒腹泻
5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的调查,将各类成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输血病例发生不...
张静薇黄杰
关键词:输血老年病人
一种临床输血监控仪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临床输血监控仪,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顶壁螺纹连接有贯穿设置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内...
张静薇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对预测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疑似VTE的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经检查确诊为VTE的患者39例为VTE组,非VTE患者114例为非VTE组。检测所有患者TEG、凝血和血小板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T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的检验效能;联合所有预测因子进行VTE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结果与非VTE组比较,VTE组的TEG参数的反应时间(R)缩短(P<0.05);凝血指标的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国际标准化比率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降低,血小板压积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D-二聚体、R和MPV是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D-二聚体、MPV、R和PT建立预测模型,其预测VT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54%及93.86%。结论联合TEG、凝血和血小板参数对VTE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肖湘张央斯雍然何梦珍刘曹毅张静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2
2024年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相对或者绝对禁忌证无法采集或者使用自体PRP,将来源于严格的捐献者筛选和标准化制备方法和技术的同种异体PRP作为自体PRP的替代品可能对此类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就异体PRP在创面愈合的机制、优势以及局限性、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其应用于创面修复提供依据。
刘凌卢黎琦刘曹毅张静薇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同种异体创面修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