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英
- 作品数:23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8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数据分析
- 目的:对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患者做耐药位点、既往用药、用药时间及挽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有573例患者在我院接受了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检测,检测内...
- 张淑芹孙海英赵文静
- 442例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8月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年龄≥40岁慢性HBV携带者442例。所有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穿刺法取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G2S2以上及肝硬化患者的比例,观察HBV感染病史肝功能、BMI、Fibro Scan与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危险因素;采用Kappa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442例年龄≥40岁的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纤维化分级分期≥G2S2的患者占56.56%,肝硬化患者占20.14%。HBV感染病史的长短及BMI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关联,病史超过10年[比值比(OR)=64.06,95%可信区间(95%CI):33.72~121.69,P<0.001]、BMI≥24 kg/m2(OR=6.93,95%CI:4.64~10.35,P<0.001)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肝纤维化分级分期≥G2S2的患者与30 U/L以及Fibro Scan提示有明显纤维化的患者,需尽早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 孙海英王雅君王明张淑芹吕胜军陈慧
- 1126例原发性肝癌科室归属及预后分析
-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病内科治疗与在肝胆外科治疗的预后.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428例,截止2015年2月,共成功随访1126例.该1126例患者均接受了我院肿瘤多学科会...
- 张淑芹孙海英
- 64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汪镭孙海英
-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病情进展
- 原发性肝癌721例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1、分析我院近3年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情况及死亡的危险因素。2、观察自2012年对原发性肝癌采取多学科干预治疗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及生存期变化。[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肝癌病人721例进行数据...
- 张淑芹孙海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HBVDNA
- 文献传递
- 结核潜伏感染的新型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发地区中,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区,居全球第二。国家卫生部2000年第4次结核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我国全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率已达到44.5%,全国约5.5亿人感染了该菌,感染率高于全球人口感染率约1/3水平〔1〕。结核病是MTB通过微核传播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 沈科书张淑芹王峰孙海英陈慧
- 关键词:结核
- 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血清标志物筛查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血清标志物筛查及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为例,选择MARS系统,将各组血清标本中的低丰度蛋白进行分离,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筛选其蛋白表达,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分析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血清标志物筛查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经SameSpots软件分析,探究其斑点,筛选结果可见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表达差异,血清中高蛋白表达类型共7种,且互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血清标志物筛查效果显著,相关蛋白分子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提升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沈科书孙海英孙颖
- 关键词: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血清标志物
- 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睡前加餐模式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不做饮食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4周时,治疗组有85.54%的患者乏力改善,89.16%的患者腹胀感觉明显改善,83.13%的患者食欲明显改善,95.83%的患者腹水消退,而对照组相应的指标改善率分别为61.45%、59.04%、59.04%及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水平及胆红素(TBi L)、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3%,而对照组总并发生发症率为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时无一例死亡,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加餐模式的饮食指导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从而明显地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 徐静孙海英王明张淑芹
- 关键词:饮食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32.6±8.6)U/L、AST(40.7±11.5)U/L以及TBIL(24.2±13.5)μ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7±10.8)U/L、(85.7±17.6)U/L以及(39.3±16.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HBV-DNA转阴率更高,在ALT、AST以及TBIL指标的改善方面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更好地加快患者的恢复,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 孙海英刘桂清王明
-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胶囊
- 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胆汁性胆管炎远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熊去氧胆酸(优思氟)与单用熊去氧胆酸对原发胆汁性胆管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原发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共18例,其中child分级A级5例,B级3例,C...
- 孙海英袁兆新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制剂胆管炎胆汁性熊去氧胆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