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孟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梗死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痴呆
  • 1篇大血管
  • 1篇导痰汤
  • 1篇地黄
  • 1篇动脉
  • 1篇醒脑
  • 1篇眩晕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液流变学指...

机构

  • 6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6篇张孟
  • 4篇徐东成
  • 3篇牟磊
  • 2篇张春燕
  • 2篇隋晓琳
  • 1篇席光明
  • 1篇高磊
  • 1篇李茂绪
  • 1篇张宪忠
  • 1篇秦文玲
  • 1篇杨柳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浅析被引量:1
2014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病变(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组织损伤,其临床表现除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尚有系列异常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
张孟张春燕徐东成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
祛湿化痰汤治疗痰浊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 观察痰浊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患者应用祛湿化痰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痰浊上扰型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祛湿化痰汤,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及ET-1、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椎基底动脉Vs及CGRP、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祛湿化痰汤可显著改善痰浊上扰型PCIV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其脑动脉血流速度。
隋晓琳张孟徐长江高磊张宪忠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地黄导痰汤制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地黄导痰汤对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予地黄导痰胶囊+多奈哌齐(地黄导痰胶囊5粒/次,3次/d口服,多奈哌齐胶囊1粒/次,每早口服,每日中午及下午各给予安慰剂1粒);对照组29例予多奈哌齐治疗(多奈哌齐胶囊1粒/次,1次/d口服,每早给予安慰剂5粒,每日中午及下午给予安慰剂6粒),两组总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HD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H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导痰汤制剂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春燕张孟隋晓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五虫通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五虫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00 L/s全血黏度降低、100 L/s全血黏度降低、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沉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可发挥中药活血化瘀、通络醒脑作用,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促进血供,缓解临床症状。
席光明李茂绪牟磊徐东成张孟秦文玲
关键词: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活血化瘀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动脉内介入治疗组(A组)和静脉溶栓组(B组),每组43例。B组在40 min内进行静脉滴入尿激酶100万U和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150 m L;A组通过选择性进入闭塞动脉内,在40 min内注入尿激酶50万U和0.9%的生理盐水60 m L,并随时做造影了解动脉是否通畅。结果 A组患者溶栓再通为38例,B组为30例;A组患者病情好转者为36例,B组为27例;A组患者死亡4例,B组为9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动脉内介入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牟磊徐东成张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n=20)和动脉取栓组(n=20)。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动脉取栓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90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动脉取栓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NIHSS、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动脉取栓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TT、PT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FIB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90 d后,动脉取栓组TT、PT长于常规组,FIB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roke软件指导下动脉取栓能有效提高超时间窗入院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其预后及凝血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徐东成成玉徐长江杨柳牟磊李姗姗张孟薛叶潇牟媛
关键词: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