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逸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种子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发芽
  • 1篇叶面
  • 1篇叶面喷施
  • 1篇三叶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仪
  • 1篇喷施
  • 1篇种子产量
  • 1篇种子质量
  • 1篇芸苔
  • 1篇芸苔素
  • 1篇芸苔素内酯
  • 1篇微波法
  • 1篇粒径
  • 1篇牧草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孙彦
  • 4篇任逸
  • 1篇冯子蓉
  • 1篇袁柱

传媒

  • 1篇种子科技
  • 1篇中国种业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粒径种子标准发芽介质的优化选择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上的发芽率进行试验,确定3个粒径梯度下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研究结果表明:粒径〉7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均为S发芽床;粒径在5~7mm之间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但建议将S发芽床作为最优选择;粒径〈5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建议将TP发芽床作为最佳选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为BP发芽床。
任逸孙彦
关键词:粒径种子
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包衣种子最佳标准发芽检测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根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包衣种子在不同发芽床中的发芽情况以及普通种子与包衣种子在同一种发芽床中的发芽情况,探究不同的发芽床对包衣种子的发芽情况的影响,并探索包衣牧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纸床(培养皿)进行包衣种子发芽试验得到的结果最为稳定、准确,测得的发芽率最高;用砂床和蛭石作为发芽床进行发芽试验比纸床(培养皿)更复杂,更难计数,对水分的要求也更高,发芽结果也不如纸床(培养皿)稳定、准确。
任逸孙彦
关键词:包衣种子发芽床发芽试验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水分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试验以紫花苜蓿(120034,120037)、白三叶、一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羊茅、鸭茅、草地早熟禾、狗牙根种子为材料,应用高恒温烘干法(国标法)、微波加热法和种子水分快速检测仪(SB900)法分别测定种子水分含量,旨在比较水分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高恒温烘干法作为种子水分检测的标准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种子水分,但所耗时间较长。水分快速测定仪法局限于一定水分范围测定水分变化,对于珍贵种子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测定所需种子质量较大,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浪费和不便。微波法可在短时间内较准确测定低水分物质,对于及时快速测定种子收获、加工以及贮藏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指导种子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任逸孙彦
关键词:种子水分微波法水分仪
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5‰,0.50‰,0.67‰和1.00‰的芸苔素内酯溶液,研究其对苜蓿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旨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显著提高了生长阶段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单株花序数量、生殖分配、收获期株高、主茎基部直径、单株荚果重以及种子产量和发芽势。其中浓度0.67‰处理,单株花序数最高,种子产量高达251.82kg·hm-2,较对照增产78.27%。综合考虑,以浓度0.67‰处理效果最佳,对促进苜蓿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效果最好,0.50‰浓度效果次之。
袁柱孙彦任逸冯子蓉
关键词:紫花苜蓿芸苔素内酯生长发育种子产量种子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