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进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性肠病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A199、CA125、CEA水平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炎症性肠病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炎症性肠病组(n=63)、直肠癌患者为直肠癌组(n=58),另选取健康体检者(n=60)为对照组。比较炎症性肠病组、直肠癌组、对照组的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CA199、CA125、CEA与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及直肠癌的价值。结果:炎症性肠病组和直肠癌组患者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肠病组CA199、CA125、CEA水平低于直肠癌组(P<0.05)。CA199、CA125、CEA单独诊断炎症性肠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50、0.855,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0,大于三者单独诊断时的AUC(均P<0.05)。CA199、CA125、CEA单独诊断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50、0.762、0.858,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3,大于三者单独诊断时的AUC(均P<0.05)。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和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931、0.958。结论:血清CA199、CA125、CEA表达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高于对照组,低于直肠癌患者,联合检测CA199、CA125、CEA的诊断价值高,可作为炎症性肠病早期筛查的指标。
- 马丽李建军周跃进张娜赵丽芳王铁军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直肠癌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
- 2010-2014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 2020年
- 为了了解基层医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指导基层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方法 采用VITEK GN及GN09鉴定卡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对药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院在2010-2014年期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31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75.2%。期间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呈现出先升高后较低的单峰增长趋势,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耐药率无显著变化。其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联合药物试验指数FIC(部分抑菌浓度)≤0.5,协同作用显著。结论: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及时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化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 李建军马丽周跃进赵丽芳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 宫颈癌术后患者血清IL-1β,MMP-2,25(OH)D表达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CCA)术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04例CCA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43例和非DVT组61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MMP-2、25(OH)D水平。Pearson法分析CCA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清IL-1β、MMP-2、25(OH)D与DVT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A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IL-1β、MMP-2、25(OH)D水平对CCA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DVT组相比,DVT组血清IL-1β、MMP-2水平显著较高(t=7.720、8.387,P<0.001),血清25(OH)D水平显著较低(t=7.441,P<0.001);DVT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t=7.017、2.502,P<0.05);CCA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清IL-1β、MMP-2与D-二聚体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403、0.328、0.417、0.346,P<0.05),血清25(OH)D与D-二聚体和FIB呈显著负相关(r=-0.451、-0.493,P<0.001);D-二聚体(OR=1.457,95%CI:1.140~1.861)、FIB(OR=1.319,95%CI:1.082~1.608)以及血清IL-1β(OR=2.194,95%CI:1.365~3.526)、MMP-2(OR=2.597,95%CI:1.275~5.290)、25(OH)D(OR=0.762,95%CI:0.619~0.938)是影响CCA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因素(P<0.05);术后血清IL-1β、MMP-2、25(OH)D及三者联合预测CCA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8、0.846、0.891、0.961,三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三者联合-IL-1β=)2.225、Z_(三者联合-MMP-2=)3.199、Z_(三者联合-25(OH)D)=2.364,P=0.026、0.001、0.018)。结论CCA术后患者血清IL-1β、MMP-2水平升高,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下肢DVT发生显著相关,三者联合对CCA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李华赵宝祥何友新周跃进
-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基质金属蛋白酶-225-羟维生素D
- 联合抗环胍胺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骨病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抗环胍胺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性骨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125例类风湿性骨病患者的血清作为实验组,120例非类风湿性骨病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AKA、R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CP。结果:RF、AKA、抗CCP在两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785、45.635、68.201,P=0.000);RF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40%、85.83%,AKA的为61.60%、80.83%,抗CCP的为68.00%、84.17%;PF、AKA、抗CCP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任意两种指标的联合检测,且远远高于单用任一指标的检测。结论:类风湿性骨病诊断中,三者联合应用高于任意单用或两个指标合用的价值。
- 马丽赵丽芳张娜王铁军周跃进
-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
- CA199、CA125、CEA联合应用在炎症性肠病早期筛查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联合应用在炎症性肠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86例、结直肠癌患者75例和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疾病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分别采用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血清指标检测方式,分析检测的敏感性。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CA199、CA125、CEA表达水平低于结直肠肿瘤患者高于健康人群(P<0.05)。CA199、CA125、CEA检查方式在炎症性肠病筛查过程中,敏感性高于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结论将CA199、CA125、CEA联合应用于早期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能够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早期发现,对于降低炎症性肠病进一步发展、结直肠癌发病概率,具有突出作用,更易被受检人群接受。
- 马丽李建军周跃进张娜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早期筛查CA199CA125CEA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