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翔

作品数:34 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经济学
  • 7篇工业化
  • 6篇政府
  • 4篇新中国
  • 4篇政府作用
  • 4篇经济发展
  • 4篇经济学分析
  • 4篇经济增长
  • 3篇动态经济
  • 3篇动态经济学
  • 3篇企业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社会福利
  • 2篇生财
  • 2篇实证
  • 2篇数字鸿沟
  • 2篇企业数
  • 2篇企业数据
  • 2篇历史分析
  • 2篇民生财政

机构

  • 2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2篇中共中央党校
  • 5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作者

  • 33篇肖翔
  • 13篇武力
  • 8篇董香书
  • 1篇李中
  • 1篇王春玺
  • 1篇胡希宁
  • 1篇陈锐

传媒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经济评论
  • 2篇毛泽东邓小平...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化中政府作用的动态经济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新中国工业化历程,在动态经济学框架内,讨论政府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征税而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扶持来推动工业化的问题。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下税率与各经济部门的资本、产出以及社会总资本、总产出存在的倒"U"型关系,并且对税率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倒"U"型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提取不仅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也不利于经济总量与政府税收的增长,甚至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本研究与结论部分解释了历史上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难以维系的原因,并部分揭示了当前亟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机理。
肖翔董香书
关键词:政府工业化经济增长动态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党协调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启示被引量:10
2017年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肖翔
关键词:历史演变
中国农村医生离职倾向研究——基于工作收入、医院管理与医患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立足微观调研数据,本文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Bioprobit)模型对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生的离职倾向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作收入、医院管理和医患关系显著影响农村医生的离职倾向,并且医患关系具有较强的内生性。结合实证结果与现有文献,我们认为医患关系和农村医生离职倾向之间存在恶性循环机制;工作收入和医院管理则从两条路径上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从子样本情况来看,工作收入、医患关系对乡、县两级医院的医生,高、低职称医生的离职倾向影响显著,且在乡镇医卫生院医生、低职称医生样本中医患关系存在显著的内生性。医院管理则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低职称医生的离职倾向具有显著影响。
董香书Proochista Ariana肖翔
关键词:农村医生离职倾向医患关系医院管理
不均衡与均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兼对十六大以来党关于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策的考察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赶超型工业化过程中,其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定是不均衡的。1978 年以前,尽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试图实现城乡、地区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均衡发展,消除三大差别,但事与愿违。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前实现了 "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但这也使得发展动力和空间越来越小,内需难以扩大,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在统筹城乡、统筹国际国内、统筹东中西部、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整套发展思路和政策。
武力肖翔
关键词:经济发展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
理性认识经济“新常态”
2016年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虽然面临着成本上升、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不足、国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挑战,但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兴起、二次人口红利以及大国特有的回旋空间等方面的机遇与潜力。未来应当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在"十三五"时期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肖翔
关键词:发展新理念
略论新中国60年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拟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做一全面的梳理。本文首先讨论了1949—1956年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由以市场定价为主向以计划定价为主的转变过程,继而探讨了1957—1978年计划定价阶段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梳理了1979—1991年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计划定价逐步向市场定价的转化,最后对1992—2009年我国价格机制市场化确立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武力肖翔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被引量:89
2022年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突破口,技术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渠道。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且这一积极影响还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新动力和强化集聚效应是数字经济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还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与区域三个层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数字鸿沟”,而非普惠性的“数字红利”。因此,一方面应当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克服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创新中产生的“数字鸿沟”,避免强化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创新出现的“极化效应”。
董香书王晋梅肖翔
关键词: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数字鸿沟
国有出版集团发展混合经济的战略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国有出版集团发展混合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于:克服国有出版集团经营弊端,发挥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互补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等。未来国有出版集团发展混合经济应当界定不同国有出版集团功能定位,理顺与政府的关系,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吸纳多元资本,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肖翔
关键词:混合经济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制造业实质性创新?——基于“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的视角被引量:20
2023年
创新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动力。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实质性创新,不仅促进了制造业发明创新数量,也有效提升了发明创新质量。增加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供应链话语权、促进联合创新是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实质性创新的重要渠道。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非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创新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创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基建、市场化的区域差距是数字化转型中出现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程度高、工业机器人投入强度高的行业,以及规模较大、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创新影响力度更大。
肖翔王晋梅董香书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鸿沟
大国视角下新中国工业70年述论被引量:4
2019年
新中国立足大国国情,对工业化进行了70年的探索,使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未来中国要完成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升级仍然任重道远。通过回顾新中国工业发展7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独特的逻辑与启示:大国国情要求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发展中大国特征使得中国工业化具有赶超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工业赶超的独特优势;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大国工业发展要处理好区域之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注重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好大国独特的政治优势,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肖翔武力
关键词:新中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