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涛

作品数:1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血液
  • 3篇血液检验
  • 3篇诊断与鉴别诊...
  • 3篇贫血
  • 2篇蛋白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发光
  • 2篇预后
  • 2篇乳酸
  • 2篇细胞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抗凝
  • 2篇抗凝剂
  • 2篇抗体
  • 2篇老年
  • 2篇化学发光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 2篇梗死

机构

  • 19篇惠州市第一人...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惠州市博罗县...
  • 1篇惠州市龙门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曾涛
  • 8篇罗浩元
  • 6篇刘集鸿
  • 3篇雷艳梅
  • 3篇朱利明
  • 2篇罗清兰
  • 2篇梁金霞
  • 1篇刘露
  • 1篇杨云山
  • 1篇王永良
  • 1篇周潇
  • 1篇唐跃华
  • 1篇蔡伟雄
  • 1篇邱伟东
  • 1篇温东辉
  • 1篇朱丽明
  • 1篇林小龙
  • 1篇朱利民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A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72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C组,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 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A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D-D、FI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改变,监测血浆D-D、FIB水平变化有助于为宫颈癌病情程度与临床分期的评估提供指导意义。
曾涛欧阳惠君
关键词:宫颈癌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中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1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前及围治疗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和分析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的变化情况,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不仅能作为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能作为其围治疗期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
杨云山邱伟东张秀芳曾涛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老年脑梗死血浆黏度
不同抗凝剂及标本预处理方式对乳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酸标本在不同抗凝剂采血管、不同放置时间后离心上机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40例,空腹静脉采血,每例同时抽取肝素抗凝剂管、无抗凝剂管、肝素+NaF管各3支,共9支标本。每1支不...
罗浩元刘集鸿朱利明曾涛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每组各50例,100例患者均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人员血液中的RDW、MCH、RBC、Hb、MCV指标.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液中的RDW指标明显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RBC、Hb指标明显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组的MCH、MCV指标均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可以帮助检验人员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为临床诊治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意义重大.
曾涛欧阳惠君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
惠州地区9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并发症和致死率都较高,发病急,传播快,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其中90%以上的感染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致病病原体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尚存困难,目前临床上诊治盲目性问题突出,存在抗生素误用、滥用的情况,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可能造成患儿病程延长甚至加重。
曾涛罗浩元朱利民
关键词:感染病原体呼吸道感染IGM抗体儿童致病病原体身体健康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每组各50例,100例患者均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人员血液中的RDW、MCH、RBC、Hb、MCV指标。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液中的RDW指标明显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RBC、Hb指标明显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组的MCH、MCV指标均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以帮助检验人员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为临床诊治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意义重大。
曾涛欧阳惠君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100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每组各50例,100例患者均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另...
曾涛欧阳惠君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
ICU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株的耐药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临床分离的11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2012年1-12月ICU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敏感率最好的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其次依次为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其次依次为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莫西沙星、头孢噻肟等。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以前有所提高。临床可以有针对地运用抗生素,减少耐药病原菌的生产。
曾涛欧阳惠君
关键词: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药敏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62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cy异常检出率、hs-CRP异常检出率、Hcy或hs-CR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小梗死、中梗死、大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检测Hcy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利明罗浩元曾涛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
APTT、PT、MPV、Fg、PLT及血脂代谢与突发性耳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及血脂代谢与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PTT、PT、MPV、Fg、PLT及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分析APTT、PT、MPV、Fg、PLT及血脂代谢指标水平与突发性耳聋发病的相关性,同时以是否发生突发性耳聋为因变量Y,将APTT、PT、MPV、Fg、PL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脂蛋白a(LP-a)作为自变量X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APTT、PT低于对照组,MPV、Fg、PLT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APTT、PT、MPV、Fg、PLT指标水平均与是否发生突发性耳聋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APTT、PT为正相关,MPV、Fg、PLT为负相关;观察组TG、TC、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LP-a指标水平与是否发生突发性耳聋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HDL-C、LDL-C与是否发生突发性耳聋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TC、Fg、PLT指标进入方程,且均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APTT、PT、MPV、Fg、PLT及血脂代谢显著变化,Lo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TC、Fg、PLT是发生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更多的方向,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和血脂代谢异常起到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
杨育英曾涛朱少美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血脂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