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彬

作品数:24 被引量:230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康复
  • 6篇卒中后
  • 5篇针康法
  • 5篇脑卒中后
  • 4篇康复治疗
  • 4篇康复治疗学
  • 3篇抑郁
  • 3篇运动疗法
  • 3篇缺血
  • 3篇疗法
  • 3篇康复治疗学专...
  • 2篇蛋白
  • 2篇电针
  • 2篇悬吊
  • 2篇悬吊运动疗法
  • 2篇学生标准化病...
  • 2篇抑郁状态
  • 2篇营养因子

机构

  • 23篇黑龙江中医药...
  • 1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体育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23篇赵彬
  • 14篇朱路文
  • 10篇王艳
  • 9篇唐强
  • 7篇陈慧杰
  • 5篇叶涛
  • 4篇张金朋
  • 3篇李季
  • 3篇关莹
  • 3篇王亚楠
  • 2篇赵彬
  • 2篇师帅
  • 1篇杨慧馨
  • 1篇裴飞
  • 1篇王雪
  • 1篇田源
  • 1篇刘波
  • 1篇张立
  • 1篇张春艳
  • 1篇张春艳

传媒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康复学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6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d、28d两个亚组(n=6)。采用Rice-Vannucci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丰富环境组予以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治疗。术后7d、28d采用水迷宫检测方法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术后7d、28d,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BDNF表达升高(P<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改善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宋名杨朱路文叶涛姜云飞赵彬
关键词:丰富环境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康复治疗学专业DPT模式实训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5
2021年
我国康复教育起步较晚,总体上缺乏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成型的标准。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基本专业技能和技术及其临床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衡量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和临床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实训教学是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借鉴美国DPT教学模式,探索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需要。
王艳李保龙赵彬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训教学教学改革康复医学教育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抑郁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和针康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头穴丛刺治疗(针康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l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差异,HAMD与BDNF、VEGF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Fugl-Meyel及MBI评分、BDNF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Fugl-Meyel及MBI评分、BDNF及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与BDNF呈负相关(r=-0.571,P=0.000);HAMD评分与VEGF呈负相关(r=-0.551,P=0.000)。结论:针康法可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其抑郁状态好转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BDNF、VEGF水平有关。
赵彬赵彬李宏玉张金朋唐强
关键词:针康法脑卒中后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郁
头穴丛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A、SAS、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MBI评分、SS-QOL评分及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各项量表评分及BDNF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23/29)(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6/29)(P<0.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且安全性更高无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张金朋张金朋陈慧杰师帅师帅赵彬朱路文关莹
关键词:头穴丛刺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焦虑障碍
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2016年
本文主要对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研究分类和对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研究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方案和最显著优点,并对其在现实生活中以及临床应用上的广泛价值进行估量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梁玉林李超男赵彬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机器人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治疗组、对照组。针康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双侧颞区留针6 h,留针期间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丛刺右侧颞区30 min,起针后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治疗前、治疗1月及2月时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对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A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各项评分及失语商(AQ)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及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头针丛刺双侧颞区与言语专项训练同步治疗效果显著。
唐强李宏玉朱路文叶涛王艳李季赵彬薛谨婷
关键词:针康法脑卒中失语症言语功能
针刺激痛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结合运动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因治疗期间脱落3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包括筋膜手法、颞颌关节松动术配合宣传教育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激痛点的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elkimo临床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Helkimo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以缓解疼痛,降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障碍,比单纯的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杨可钦冯宇晴李保龙赵彬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运动疗法
人工智能在脊柱侧弯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6年
背景: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向弯曲和旋转的三维畸形,其发病年龄覆盖整个生命周期,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断进步,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治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也逐渐被应用于脊柱侧弯的筛查和诊断中。目的:全面梳理人工智能在脊柱侧弯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多方面阐述近年来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创新点进行展望,为未来智能化的趋势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覆盖PubMed、IEEE Xplor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coliosis,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screen,diagnosis”等,中文检索词为“脊柱侧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筛查、诊断”等,结合布尔逻辑以优化检索策略。纳入与人工智能在脊柱侧弯筛查和诊断中应用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章,排除关联性不强、陈旧、实验设计不严谨或可信度差的文献,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人工智能在脊柱侧弯的初期筛查、胸片筛查、智能手机筛查、X射线片诊断、CT和MRI诊断、脊柱三维图像的重建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②人工智能在脊柱侧弯筛查和诊断领域的应用可提高效率、降低误诊率、减轻医护人员负担,便于早期发现并确诊脊柱侧弯,为脊柱健康保驾护航。
管昱杰赵彬
关键词:脊柱侧弯人工智能数字化体检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5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PSD疗效肯定,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多模态MRI对PSD异常脑区具有精准定位和观察即刻效应的优势,为针刺治疗PSD在脑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了有效证据和可视化支持。本文将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方面,对针刺治疗PSD脑结构、功能连接、脑内神经元活动、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及灰质结构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PSD的相关脑内变化来探究针刺治疗机制,为PSD的针刺治疗提供新思路。
刘可妍杨可钦赵彬王格格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后抑郁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组(A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B组)、单纯康复组(C组),每组20例。基础治疗为神经营养药物。 A组为康复治疗+夹脊电针治疗;B组为康复治疗+电体针治疗;C组为单纯康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测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组优于其他2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优于单纯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电体针结合康复、康复技术均能改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情况,进而改善临床功能,并且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疗效优于电体针结合康复及单纯康复方法。
王艳苏莉莎郑美华蔡玉梅刘正仲赵彬辛贵乐陈国平
关键词:夹脊电针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