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IF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等发生数量不断增加,骨盆骨折这种严重的损伤也时有发生。据文献报道,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3%,骨盆骨折病死率为5~20%左右,致残率高达50%~60%,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降低致残率,但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发症率高,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时有发生。因此有些学者将内固定和外固定结合,以挽救生命和降低致死率。考虑到APIF技术的可操作性,我院联合应用APIF技术与后侧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探索与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是否更有优势。
- 宋昆张娜邱雪邱静杨磊刘宁
-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脏器功能衰竭全身骨折并发症率
- 长链非编码RNA TUG1调控miR-138-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调节基因1(TUG1)调控miR-138-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转染TUG1 siRNA和siRNA control,qRT-PCR测定干扰效果,MTT测定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starBase预测TUG1与miR-138-5p有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靶向调控关系。将miR-138-5p抑制物和TUG1 siRNA共转染至骨肉瘤细胞中,测定干扰miR-138-5p对下调TUG1的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转染TUG1 siRNA后的骨肉瘤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siRNA control后的细胞(P<0.05)。下调TUG1后的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野生型TUG1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R-138-5p共转染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转染TUG1 siRNA的细胞比较,miR-138-5p抑制物和TUG1 siRNA共转染后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下调LncRNA TUG1表达通过调控miR-138-5p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 宋昆刘宁宋耀发倪永健王典
- 关键词:骨肉瘤凋亡
- 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双重损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 杨磊单忠林张娜谢菲金驰宋坤刘宁
- 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双重损伤临床上多表现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或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根据损伤控制原则,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患肢制动,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置于漂浮体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肩胛颈骨折
-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2015年
- 探讨间歇充气装置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30例采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130例骨折病人未用加压装置(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李双庆王娟刘宁张娜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 应用APIF技术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骨盆骨折多系高能量外力所致,常并发低血容量休克和脏损伤,骨盆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一,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盆环是否稳定和有无内脏合并伤,McMurtry认为,治疗应该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首先抢救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大量出血,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来看,骨折早期固定可减少FES,DIC,ARD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该对于不稳定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目前,国内对于tileB型骨折通常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但是,外固定支架其针道感染,松动以及支架与皮肤撞击等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上发生率并不低,文献报道从0%~62%不等。应用APIF技术在保留外固定架优点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可以作为骨科医生新的选择。
- 宋昆张娜邱雪邱静杨磊刘宁
- 关键词:骨盆骨折疗效分析严重并发症外固定支架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