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俊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重大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软骨
  • 5篇关节
  • 4篇单侧
  • 4篇腰椎
  • 4篇软骨细胞
  • 4篇椎管
  • 4篇椎间盘
  • 4篇细胞
  • 4篇骨细胞
  • 3篇突出症
  • 3篇椎管狭窄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组织工程化
  • 3篇组织工程化软...
  • 3篇工程化软骨
  • 3篇骨折
  • 3篇股骨

机构

  • 18篇常州市第一人...
  • 8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8篇吴俊
  • 8篇孙俊英
  • 7篇刘锦波
  • 7篇刘锦波
  • 5篇张俊
  • 4篇郝思春
  • 2篇孙文辉
  • 2篇常江
  • 2篇张爱梁
  • 2篇李海燕
  • 2篇顾卫民
  • 1篇吴浩清
  • 1篇商晓军
  • 1篇吴爱珍
  • 1篇邱国强
  • 1篇成也宽
  • 1篇朱一蓓
  • 1篇朱文骏
  • 1篇高爱国
  • 1篇刘志伟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6
  • 5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25在监测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目的探讨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a链(CD25)与恶性肿瘤的病情变化及治疗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55例恶性肿瘤病人及50例正常健康人的mIL—2Ra链(CD25)的结合表达率。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前明显低于化疗后(P<0.01),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检测CD25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孙文辉邱国强吴浩清吴昌平吴俊成也宽
关键词:CD25恶性肿瘤预后流式细胞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治疗L4/5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 2015年12月—2016年 12 月收治的15例L4/5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症状侧侧方椎间孔入路,...
邹红军刘锦波吴俊胡勇
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介绍经皮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CSR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月,我们采用经后路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6例CSR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l~56岁,平均41.7岁,...
邹红军刘锦波吴俊胡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0-01—2012-09诊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随机分为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固定组18例(非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18例(融合组)。结果 2组获得平均随访21个月(12-26个月)。2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后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手术节段及腰椎ROM较术前明显减小,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能保留固定节段及腰椎的活动度。
吴俊刘锦波张俊严伟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6例患者行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39)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爱梁刘锦波胡勇邹红军吴俊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恶性肿瘤与SOD、LPO含量的临床观察
1997年
孙文辉朱一蓓吴俊吴爱珍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软骨细胞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软骨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因此其在骨再生、创伤愈合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然而其在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兔全血、富血小板血浆及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及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将兔软骨细胞在分别含10%,15%,20%,30%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 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T-PCR检测细胞内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表达。在兔皮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软骨细胞复合物,6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0.05),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富血小板血浆(P<0.05)。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均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20%浓度内呈浓度依赖性。20%浓度组促Ⅱ型胶原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15%浓度组促Sox-9和蛋白聚糖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富血小板血浆-软骨细胞复合物移植后,新生组织呈软骨样并有明显的软骨陷窝,细胞外富含软骨样基质,表明其作为可注射性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吴俊张俊刘锦波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软骨细胞软骨组织工程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细胞分化诱导被引量:4
2006年
建立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置于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通过传代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三代时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增殖和分化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采用本法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稳定和实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常规方法之一。
丁亮华罗光华吴俊
关键词:基质干细胞骨髓细胞培养骨生成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体会。方法运用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1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解剖复位,骨性愈合。在愈合过程中骨折无移位现象发生及伤口红肿、渗液现象的出现。结论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朱文骏车坚吴俊吴亮肖裕春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踝关节骨折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21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疼痛评分评定腿部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功能丧失严重程度。结果21例LSS患者手术时间为(93±39)min。术中2例患者发生硬脊膜损伤。术后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1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均未复发。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未见减压节段明显不稳表现。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经皮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是治疗LSS的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张爱梁胡勇刘锦波邹红军吴俊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