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健康中国和健康促进——老年人“体医教”新模式实践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老年慢病的实际需求、老年照护的现实困难等问题,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针对老年人健康促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体医教”新模式实践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57名老年人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并用《巴氏量表》进行测量评价。结果:“体医教”新模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上有明显影响(P<0.05),特别是在大小便控制、进食、平地行走、上下楼梯、上下床或椅子等8项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体医教”新模式是以整体、综合和长期干预为主要优势特色来促进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提升的。其“内——健身气功习练、外——保健推拿实施、心——中医养生宣教”的干预方式,可促进改善老年人活动能力,具有系统全面、普及可行的优势,对老年人健康促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有重要实践意义。
- 谷磊刘毅黄艳彭婵黎阳
- 关键词:老年人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报道被引量:1
- 2020年
- 该文报道2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儿,患儿1为12岁男童,因间断咳嗽、气喘10余年入院。患儿及其母亲、外祖母有鼻衄史。患儿既往有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史。基因检测示患儿存在ENG基因c.277C>T(p.Arg93*)杂合突变。患儿2为13岁女童,因发现口唇发绀1年余入院,有反复鼻衄史,存在肺弥散功能重度下降、肺动脉高压、肺远端血管扩张、双肺细小动静脉交通支。HHT患儿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早期非常容易漏诊、误诊,可通过肺部CT或心脏右声学造影等检测手段协助诊断,基因检查可提高该病诊断率。
- 黄艳刘沉涛郑湘榕豆波黄榕
- 关键词: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肺动脉高压儿童
-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在我院ICU住院的适合浅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方案,对照组采取标准镇静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时间及ICU住院日。结果试验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能提高患者早期浅镇静目标的达标率、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日,在临床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黄艳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谵妄
- 综合医院ICU患者护理中心理状态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ICU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沟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ICU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况,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 黄艳莫佳琪
- 关键词:ICU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 儿童慢性肉芽肿病合并结核病1例
- 目的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合并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基因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免疫缺陷病合并儿童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诊治的一例婴儿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岁3月大男性患儿,因发热...
- 黄艳刘沉涛张国元郑湘榕
- 关键词:慢性肉芽肿病儿童结核病抗结核治疗
- 文献传递
-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在医院双胎妊娠情况统计中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索时间序列分析法ARIMA预测模型在医院双胎妊娠情况统计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ARIMA模型预测医院双胎妊娠情况的发展趋势。结果建立ARIMA(3,1,1)(1,1,1)模型,预测医院未来2年在双胎妊娠情况中有向上的趋势性和季节性,预测数据在5月、8月和12月双胎妊娠情况中呈现高峰。结论 ARIMA(3,1,1)(1,1,1)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2009-2012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双胎妊娠情况统计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ARIMA模型在医院双胎妊娠情况统计的预测研究精度较高,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莫佳琪朱淳黄艳
- 关键词:双胎妊娠
- 12岁女孩急性发热伴双下肢皮疹、坏死、大疱被引量:1
- 2020年
- 12岁女性患儿,因发热、皮疹3 d入院。患儿3 d前出现反复高热及双下肢皮疹,左下肢皮疹于24 h之内迅速融合成片、中心出现蓝黑色出血性坏死及水疱。病程中出现PLT降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确诊为暴发性紫癜。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低分子肝素抗凝,将皮疹水疱处液体抽出、保护皮疹处伤口创面、防止感染等处理,患儿无发热,坏疽皮肤好转,PL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正常后出院。暴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病情进展迅速的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后遗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坏疽皮肤的局部管理至关重要。
- 欧爽王霞黄艳朱彦潼吴茂兰郑湘榕刘沉涛
- 关键词:暴发性紫癜急性感染坏疽
- 超声引导胃窦冲击法联合"四眼征"定位置入鼻肠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胃窦冲击法联合"四眼征"定位置入鼻肠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需留置鼻肠管的患者80例,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超声引导胃窦冲击法联合"四眼征"定位置入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超声引导置入方法。2组最后以腹部X线示鼻肠管过幽门为置管成功金标准。统计2组患者置管情况、操作耗时、定位的效能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成功置入38例,失败2例,对照组成功置入27例,失败13例,对照组失败后使用试验组方法再次置管,均置入成功。试验组置管成功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5)。试验组操作耗时(45.2±14.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2±1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P<0.05)。试验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8.4%、77.7%、72.4%、45.4%、65.0%;试验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2%、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9~16.97,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胃窦冲击法联合"四眼征"定位置入法是床旁超声引导下的一种创新鼻肠管置入技术,该方法能明显缩短床旁鼻肠管的放置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且有较高的定位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清曹岚刘志勇孙杨田盾殷俊黄艳
- 关键词:回声定位鼻肠管超声引导
- 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实施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88例重症患者按入院时间排序分为对照组141例(2017年5-10月)和干预组147例(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入院时运用早期谵妄预测模型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谵妄风险等级实施谵妄预防的分级护理。采用一般资料收集表、疼痛数字评分法、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Richmond躁动与镇静量表、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数据。比较2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28d生存率、ICU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谵妄发生率21.70%(32/147),低于对照组的35.50%(50/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3,P<0.05)。干预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1.68±1.24)d,低于对照组的(2.82±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5,P<0.01)。干预组ICU住院日(3.42±3.02)d,低于对照组的(6.21±4.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1)。2组患者28dICU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实施的谵妄风险预防护理,能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
- 邓露茜曹岚黄艳田英曾晓琳肖帅李健
- 关键词:ICU谵妄分级护理
- 谵妄预测模型与早期谵妄预测模型在ICU患者谵妄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研究谵妄预测模型(PRE-DELIRIC)和早期谵妄预测模型(E-PRE-DELIRIC)在预测ICU患者发生谵妄的能力,并比较2种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4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65例ICU患者,应用PRE-DELIRIC和E-PRE-DELIRIC模型计算每例患者2种模型对应的分值及预算发生率,对2种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相关分析,通过评价2名ICU医护对另外20例患者评估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完成评定者间信度评价。结果未发生谵妄196例,实际发生谵妄69例,谵妄患者和非谵妄患者的PRE-DELIRIC分值分别为(46.41 ± 14.05)、(20.08 ± 9.9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P〈0.05);谵妄患者和非谵妄患者的E-PRE-DELIRIC分值分别为(36.23 ± 13.34)、(14.45 ± 9.5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P〈0.05);PRE-DELIRIC和E-PRE-DELIRIC对ICU总体患者谵妄发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PRE-DELIRIC的95%置信区间为0.891-0.965, E-PRE-DELIRIC的95%置信区间为0.861-0.937,2种预测模型的辨别力均较好,PRE-DELIRIC和E-PRE-DELIRIC的灵敏度分别为0.841、0.812,特异度分别为0.939、0.913;PRE-DELIRIC分值取36.5分和E-PRE-DELIRIC分值取30.5分是两者预测谵妄发生率的最佳分值;PRE-DELIRIC的约登指数为0.779,优于E-PRE-DELIRIC的0.725。结论PRE-DELIRIC和E-PRE-DELIRIC评分模型在ICU患者应用的辨别力及校验力均较好,适合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ICU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PRE-DELIRIC对总体患者的预测性能较优越,但应用时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E-PRE-DELIRIC模型则在患者入ICU时即可使用。
- 邓露茜曹岚黄艳刘莎田英曾晓琳
- 关键词:ICU谵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