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炳全

作品数:14 被引量:108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康复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伤患者
  • 3篇术后
  • 3篇脊髓损伤患者
  • 3篇关节
  • 2篇虚拟现实
  • 2篇虚拟现实技术
  • 2篇液压
  • 2篇早期康复
  • 2篇针刀
  • 2篇针刀治疗
  • 2篇松解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肩关节
  • 2篇肩关节囊
  • 2篇关节囊
  • 2篇超声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马炳全
  • 7篇李鹏
  • 5篇王刚
  • 4篇张彤
  • 4篇李振伟
  • 4篇陈思
  • 3篇刘宏建
  • 3篇郭红丽
  • 2篇刘杰
  • 1篇张天
  • 1篇程田
  • 1篇经飞跃
  • 1篇任幼红
  • 1篇李炎
  • 1篇周青
  • 1篇李杰

传媒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运动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在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频电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受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运动潜伏期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优20例、良12例、差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12例、良14例、差8例(Z=-2.279,P=0.023);观察组患者受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M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t=10.891、8.253、8.123,P均<0.001)。结论 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杰马炳全郭红丽
关键词:烧伤周围神经损伤肌电图低频电疗
耳穴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76例被引量:4
2014年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常分布于眼眶附近、鼻背两侧、面颊等区域。本病由于影响面部美容,因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运用耳穴药物注射治疗76例黄褐斑患者,现总结如下。
任幼红马炳全李杰
关键词:黄褐斑耳穴药物注射
运动损伤和康复策略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损伤现象、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康复策略建议,以期帮助篮球运动员减少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
李炎经飞跃马炳全
关键词:篮球运动
抗阻运动训练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总结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抗阻运动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肿瘤型膝关节置换的股骨远端肿瘤患者46例,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屈曲活动度、膝关节活动伸直活动度、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屈曲活动度、膝关节活动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王刚李振伟马炳全张彤李鹏刘杰李顺
关键词:早期康复
早期评估营养状况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评估营养状况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SCI患者。使用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和脊柱营养筛查工具(SNST)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MUST评分将患者分为L1组(营养不良低风险)和H1组(营养不良高风险)。根据SNST评分将患者分为L2组(营养不良低风险)和H2组(营养不良高风险)。比较不同组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评分,包括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感觉功能评分(ASS)。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脊髓独立性评定(第3版)(SCIM-Ⅲ)量表及ASIA损伤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1组65例(54.2%),H1组55例(45.8%)。L2组61例(50.8%),H2组59例(49.2%)。H1组康复治疗后MBI得分、SCIM-Ⅲ得分均低于L1组(P<0.05);H1组康复治疗前后AMS总分差值、ASS总分差值与L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组康复治疗后MBI得分、SCIM-Ⅲ得分均低于L2组(P<0.05);H2组康复治疗前后AMS总分差值、ASS总分差值与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组并发症发生率较L1组高(P<0.05)。H2组并发症发生率较L2组高(P<0.05)。结论约45.0%的SCI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不良会影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
王杰马炳全郭红丽李鹏
关键词:脊髓损伤营养评估营养不良康复治疗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药(药物组成:桂枝、姜黄、羌活、独活、乳香、没药、伸筋草、红花、威灵仙、肉桂)贴敷治疗和针刺疗法(取穴:肩井、肩贞、肩髃、肩前、肩髎、阿是穴)。中药研细末,用500 mL/L的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患肩穴位上,采用TDP治疗仪照射30 min,之后进行针刺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第1天、第8天依次给予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和针刀治疗,共治疗2次。两组均在治疗第10天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对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囊厚度进行评定,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和随访两组静息痛、动态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前屈、外展、外旋及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和随访仅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肩关节囊厚度变薄(P<0.01),且薄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和随访肩关节囊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注射部位红肿、感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可减轻患者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等,且安全性高。
马炳全陈思李鹏张琳园
关键词: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针刀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6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模式,在脑卒中康复实习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评估及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试验组在考核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评估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实习带教中能提高学生考核成绩和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提高实习带教的质量。
李鹏马炳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脑卒中康复实习带教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2次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肩关节囊厚度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的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和肩关节囊厚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陈思李鹏范豪周青吴翠马炳全
关键词:偏瘫肩痛针刀治疗
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肩部超声异常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肩部超声表现,分析肩关节异常超声表现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37.3±8.8岁(21~66岁)。收集患者性别、体重、身高、损伤平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等基本资料,计算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部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houlder scale,PESS)评分和双侧肩关节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影像评估标准分为超声正常组和超声异常组。归纳分析肩关节超声异常表现的具体类型,对两组进行基本资料、肩痛VAS评分和PESS评分比较,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67.3%)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肩关节异常,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62例,88.6%)、三角肌下滑囊增厚(53例,75.7%)和冈上肌腱异常(44例,62.9%)。超声异常组PESS评分为8.3±6.3分,超声正常组为1.2±2.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异常组年龄38.8±9.0岁,病程44.4±13.1d,超声正常组年龄34.1±7.3岁,病程37.9±11.3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重、BMI、损伤平面、肩痛VAS评分、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程是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三角肌下滑囊增厚和冈上肌腱异常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易发生超声异常表现。
陈思李鹏安恒远王杰王刚张天马炳全
关键词:脊髓损伤
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血浆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血浆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DPN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Hcy水平。
王杰马炳全郭红丽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高压氧红外线照射神经传导速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