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楠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离子
  • 2篇电池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电化学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电池
  • 2篇离子电导率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稳定性
  • 1篇电化学性质
  • 1篇电解液
  • 1篇电解质
  • 1篇氧化还原反应
  • 1篇阴离子
  • 1篇有机-无机复...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作者

  • 4篇陈楠
  • 3篇杜菲
  • 2篇王春忠
  • 1篇姚诗余
  • 1篇陈红
  • 1篇陈岗
  • 1篇张培松
  • 1篇梁磊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MoO4)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固相法合成纯相的LiFe(MoO4)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晶体结构及其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该材料在3.0-1.0V内的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测试表明,LiFe(MoO4)2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稳定比容量为200mA·h/g,充放电效率为98.5%.
陈红陈楠张培松梁磊洪源泽杜菲王春忠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磁学性质电化学性质
钠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钠离子电池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而成为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设备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类似锂离子电池,以可燃的液态电解质作为离子传输媒介的钠离子电池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安全性的挑战。固态电解质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与金属负极匹配更能进一步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同步提升。在各类固态电解质中,无机固态电解质以高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高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等诸多优势而备受瞩目。尽管如此,在全固态钠电池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仍面临离子电导率低、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不同困境。因此,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实现固态钠电池应用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离子在固体中的迁移机制,并综述了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络合氢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不同结构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提升策略和提高化学及电化学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通过离子掺杂提升离子电导率,调控晶界处化学组分或利用低熔点添加剂降低钠的快离子导体(natrium super ionic conductor,NASICON)型电解质的晶界电阻,解决硫化物型电解质的空气敏感问题,开发新型硫化物超离子导体,降低络合氢化物的有序-无序相变温度同时提高室温离子电导率等。最后对固态电解质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孙歌魏芷宣张馨元陈楠陈岗杜菲
关键词: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电池中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在新一代储能领域中,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对其电解质的研究更是关注的重点。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结合了无机固态电解质高强度、高稳定性、高离子电导率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质软、易加工的优势,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电解质体系。对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的基础进行了简介,并着重对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存在的问题(离子电导率、固固界面、电化学窗口及两相相容性)及优化策略进行总结,最后对复合电解质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贾婉卿孙歌姚诗余陈楠杜菲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解析阴离子在水溶盐电解液中的传输行为
2020年
测试分析锌离子电池中阴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以MnO2为研究对象,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及非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MnO2中的氧在水溶盐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电解液中,氧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质量摩尔浓度为30 mol/kg的ZnCl2电解液中,氧在高电位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陈楠于东旭魏芷宣王春忠
关键词:二氧化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