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扬

作品数:10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黑土
  • 4篇黑土区
  • 3篇土壤
  • 2篇典型黑土
  • 2篇典型黑土区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旅游
  • 2篇生态旅游资源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林火
  • 2篇旅游
  • 2篇旅游资源
  • 2篇抗冲性
  • 2篇抗蚀性
  • 2篇根系
  • 1篇冬季覆盖作物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机构

  • 10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作者

  • 10篇张扬
  • 3篇王恩姮
  • 2篇胡海清
  • 2篇刘爽
  • 2篇郭福涛
  • 2篇马志海
  • 2篇陈祥伟
  • 2篇韩少杰
  • 1篇徐守斌
  • 1篇赵玉红
  • 1篇金森
  • 1篇谭民
  • 1篇陈敏
  • 1篇贾琢
  • 1篇王玉洁
  • 1篇宋红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林副特产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林业经济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4年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何舢韩少杰王丹彤张扬付玉陈祥伟
关键词: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
冬季覆盖作物对表层黑土渗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覆盖作物通过连续的地表覆盖和丰富的地下根系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探明不同根系特征覆盖作物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可为基于覆盖作物提升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季休耕地(裸地)为对照,以种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耕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环刀法和Win-RHIZO Pro LA2004分析系统,研究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农田黑土表层土壤渗透性能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①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率,促进有机质积累。②冬季覆盖作物土壤渗透参数与无冬季作物覆盖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渗透过程整体表现出更稳定更集中的趋势。③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有显著相关关系,根系生物量通过影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毛管孔隙比进而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结论】东北黑土区种植冬季覆盖作物短期内(仅经历一季冻融循环)虽未显著增加土壤渗透速率和渗水量,但可通过积累地下根系生物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呈现出积极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潜力,其中须根系(冬小麦)冬季覆盖作物调节入渗能力的优势相对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冬季覆盖作物种植技术研究、推广提供参考。
刘爽朱沁王晓婷张扬庞忠霖王恩姮
关键词:冬季覆盖作物黑土区冻融循环土壤孔隙根系特征
基于负二项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3
2010年
雷击火的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该文选用符合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数据结构的负二项(negative binomial,NB)和零膨胀负二项(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ZINB)两种模型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雷击火的发生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分析,并与以往研究中所使用的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相对比。使用SAS和R-Project统计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运算,计算得出模型各参数。结果表明,NB和ZINB模型对数据拟合较好,模型内各气象因子显著性水平较高,对雷击火发生次数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运用AIC和Vuong等检验方法,进一步比较了NB和ZINB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水平以及模型预测水平,结果表明ZINB模型无论在数据拟合还是模型预测上都要优于NB模型。提出了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最优模型。
郭福涛胡海清金森马志海张扬
关键词:林火气象因子
蓝莓果渣中熊果苷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以蓝莓果渣为原料,研究熊果苷的适宜提取条件。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果渣中提取熊果苷,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熊果苷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40min,超声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熊果苷提取效果较好。
王玉洁陈敏张扬贾琢赵玉红
关键词:熊果苷
黑土区浅沟阻控植物筛选及土壤抗侵蚀能力评价
2025年
【目的】对比不同草本植物样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而明确防蚀植物阻控黑土浅沟发育的潜力。【方法】以种植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及其组合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特征、土壤渗透性能、土壤抗蚀抗冲能力的测定与分析,运用均方差决策法探究了4种草本植物(含组合)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种植草本植物均能显著提升土壤抗侵蚀能力,不同植物间增强效果存在差异。高羊茅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裸地的1.08和1.22倍。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平均质量直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及组合处理的团聚体水稳性指数分别是裸地的1.1、1.2、1.7和2.6倍。与裸地相比,冻融后虽然植物处理的土壤入渗速率没有显著提升,土壤分离能力也没有显著下降,但其土壤抗侵蚀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处理的增强幅度最大(达37.45%)。【结论】种植草本植物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维持土壤渗透性能、增强黑土抗侵蚀能力,并且植物组合的效果优于单种植物(组合>高羊茅>黑麦草>无芒雀麦>裸地)。研究结果可为黑土浅沟防治及退化黑土修复植物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王晓婷刘爽朱沁张扬庞忠霖王恩姮
关键词:黑土水土保持植物抗蚀性抗冲性
典型黑土区主要树种根系构型特征及其对固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21年
为量化典型黑土区主要树种根系构型特征,探究其对固土能力的影响,以该区分布较广的榆叶梅、小叶锦鸡儿、白桦、糖槭、红皮云杉、樟子松单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和WinRHIZO Pro LA2004分析系统相结合对其根系空间分布、几何形态、分形等特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原位整株根系拉拔的方法量化根系垂直拉拔力。结果表明:榆叶梅以倾斜根为主,小叶锦鸡儿、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以水平根为主,樟子松根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较为均衡;除白桦总根表面积和红皮云杉总根长外,灌木树种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乔木,落叶阔叶乔木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针叶常绿乔木,白桦总根体积显著大于小叶锦鸡儿、糖槭、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白桦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显著大于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糖槭整株根系平均最大垂直拉拔力显著大于白桦、樟子松和红皮云杉。主要受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倾斜根数量的影响,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糖槭根系表现出较强的固土能力,可作为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植被构建中优先选择的树种。
张扬李程远韩少杰陈祥伟
关键词:根系分布黑土
不同模型对拟合大兴安岭林火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的适用性被引量:35
2010年
选用符合林火发生数据结构的Poisson和零膨胀Poisson(ZIP)模型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林火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进行建模分析,并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LS模型对研究区域林火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的拟合结果较差(R2=0.215);Poisson和ZIP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火灾次数预测能力,且ZIP模型的预测能力高于Poisson模型.运用AIC和Vuong检验方法对Poisson和ZIP模型的拟合水平进行进一步检验,表明ZIP模型的数据拟合度优于Poisson模型.
郭福涛胡海清马志海张扬
关键词:OLS模型林火气象因子
阿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三三六”评价被引量:5
2006年
张扬谭民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保护区回归自然旅游方式绿色旅游
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黑土抗侵蚀能力的综合影响
2025年
因长期传统耕作及独特的侵蚀环境,导致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退化严重。筛选适宜的水土保持草种及播种方式,是通过生物措施阻控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笔者以东北黑土区未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裸地小区为对照,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抗蚀性、抗冲性、抗剪强度5方面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种植一年后不同乡土草本植物(披碱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引进草本植物(高羊茅、黑麦草)以及不同播种方式(单种: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混播: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组合)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差异。研究发现:1)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组合可显著降低土壤密度,提高饱和持水量;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单种可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2)种植草本植物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同时增加0.50~<1.00 mm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其中草地早熟禾增幅最大,是裸地的1.30倍;3)土壤黏聚力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大于内摩擦角,黑麦草的土壤黏聚力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裸地的1.72倍。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均能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乡土草种披碱草的效果最好,无芒雀.麦–高羊茅–黑麦草组合次之。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水土保持草种及播种方式选择、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提供参考。
陈静张扬王苗苗马玩玩陈灿灿王恩姮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抗剪强度土壤抗蚀性土壤抗冲性黑土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从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入手,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层次上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认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总体上较好,主要吸引因子比较突出,环境因子方面需要加以改善。
徐守斌张扬宋红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