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平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7H指数:5
- 供职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何及如何建立生命观念被引量:125
- 2017年
- 理解生命的本质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教育价值。对生命本质的把握,需要以建立相关概念网络为基础,生命观念则是构建生命本质概念网络的线索。本文在梳理生命观念的内涵与要点的基础上,提出引领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的教学实施途径。
- 谭永平
- 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
- 我国正在深化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体系被置于基础地位.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将...
- 谭永平
-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内容
- 促进生命观念建立的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当前,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本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如何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物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教学与数字化融合是当前的国际潮流,也是国内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数字化教学助推核心素养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建立生命观念是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难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学(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颁布。
- 谭永平
-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细胞器
- 中小学科学课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目标与原则被引量:4
- 2024年
- 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目标。在深入理解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应服务根本任务,锚定强国目标;强调过程方法,直指痛点短板;保证“双减”前提,集成资源增效。中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要以育人为本,强知识基础,补短板不足,重融合贯通。
- 谭永平钟晓媛
- 关键词:科学课程
- 与大家同行,凝心聚力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 2025年
- 斗转星移,在宇宙演化的尺度上,一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对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来说,这是从无到有,是与大家同行、是智慧照亮崭新路程的一年。在此,向每一位关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向每一位编委,向每一位作者,向每一位读者致敬!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批评与鞭策,使我们能够不断前行,让我们致力于传播智慧,让我们融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时代洪流中。
- 谭永平
- 关键词:宇宙演化中小学科学教育
-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外延与整体性被引量:134
- 2018年
-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探讨话题中有一些倾向值得关注,其内涵、外延需要进一步明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出生物学教育价值;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之间,是彼此关联的立体结构,其中生命观念居于突出的位置,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特征。它们都需要以生物学概念为支撑,又在价值观、品格与能力层面走向一致,具有整体性。
- 谭永平
-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 教育发展的时代缩影 照耀前路的智慧光芒——《朱正威教育文集》评介
- 2023年
- 学科教育事业需要回眸前辈们走过的路,方能在此基础上返本开新。《朱正威教育文集》一书汇编朱先生七十余年的论文等资料,以课堂教学研究、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板块系统展现了朱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学科教育发展的时代缩影。阅读此书不仅可以体会到朱先生深邃教育教学思想的穿透力,还可以品悟教师如何专业化成长,照耀着学科教育未来的前进方向。
- 谭永平
-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教育教学思想教师专业发展
- 生物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五个关注点被引量:2
- 2022年
- 在落实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五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生物学概念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依托。
- 谭永平
- 关键词:概念教学情境创设
- 追忆朱老师——回忆交往琐事里的先生被引量:2
- 2018年
- 敬爱的、亲爱的朱老师离我们而去了!昨天中午接到他夫人的电话,我悲伤到不能自已。大悲之中,我无法静心书写。一夜辗转反侧,历历往事浮现脑海,汇成文字,以为纪念。
1十八年共事的起点—— 一块巧克力
作为与朱老师共事18年的晚辈,回忆那些曾经的琐事,千头万绪,我首先想到18年前第一次见朱老师的情景。
- 谭永平
- 关键词:老师回忆交往追忆中午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视角下科学课程内容优化的数字化途径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其目标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提升科学课程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其落实需要以科学知识的优化和结构化为基础。数字化融合,可以便利地补充程序性知识、认识论知识,促进科学课程知识内容结构优化,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整体认识,强化跨学科概念的理解,建立对自然界的统一认识。数字化融合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并让学生的想象力、探求欲有实现路径。
- 谭永平
-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科学课程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