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琼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塞那肽对高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高海拔地区T2DM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我科住院的来自高海拔地区T2DM伴PCOS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Con)组和艾塞那肽组,Con组口服二甲双胍500mg,3次/d,艾塞那肽组予艾塞那肽5μg,早、晚餐前1h皮下注射,治疗1个月后改为10μg,早、晚餐前1h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FPG、FIns、2hPG、2hIns、HbA_1c、体重、血脂、性激素等,计算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MI、HbA_1c、FPG、2hPG、TG、TC、LDL-C、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降低,且艾塞那肽组低于Con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较治疗前降低(P<0.05)。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高原地区T2DM伴PCOS患者血糖,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IR和高雄激素血症。
- 范晓霞姚勇利胡耀嘉范培云罗玮王淑琼魏兰宋康林丽君谢延玲李亚楠赵玲玲王贝贝蒋艳苹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 CTLA-4、PTPN-2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海藏族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 姚勇利王淑琼范培云罗玮魏兰范晓霞宋康包艳秋林丽君丁娟刘佳佳李亚楠谢延玲蒋艳苹赵玲玲王贝贝
- 该研究通过PCR-PFLP方法,检测了青海藏族健康人群和青海藏族GD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A/G及PTPN22基因外显子14的1858位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CTLA-4及PTPN-22基因多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肿大CTLA-4基因多态性
- 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前后使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 (CGM) 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就诊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 予以二甲双胍前CGM持续监测3 d, 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的基础上, 口服二甲双胍, 每次500 mg, 每天3次, 疗程4个月. 比较给药前后24 h平均血糖 (MBG)、 24 h血糖标准差 (SDBG)、 24 h血糖波动范围,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高血糖比例. 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 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平, 治疗后的血糖标准差 (SDBG)、 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血糖波动最大幅度 (LAGE)、 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 (MPPGE), 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给予二甲双胍后MBG、 SDBG、 24小时血糖波动范围、 MAGE、 高血糖比例均减少.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 h血糖的平均水平及血糖的波动.
- 晓霞姚勇利胡耀嘉魏兰赵玲玲王贝贝范培云罗玮王淑琼宋康林丽君谢延玲
- 关键词:二甲双胍老年糖尿病2型
- 血清YKL-40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的关系。方法根据眼底检查、尿白蛋白/肌酐(ACR)结果分为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和糖尿病肾病(DK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CG)组,通过测定YKL-40等指标,分析健康人、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变程度不同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YKL-40情况。结果1.DR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且随DR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YKL-40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2.DKD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YKL-40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YKL-40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
- 林丽君范培云姚勇利罗玮蒋艳苹宋康王淑琼范晓霞谢延玲李亚楠
-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炎症YKL-40
- 青海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T2DM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肥胖分为单纯T2DM组及合并肥胖(Obe)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饮食结构、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差异与BMI及IR的相关性。结果Obe组BMI、WC、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细粮、禽肉蛋、食用油摄入量均高于T2DM组(P<0.05),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T2DM组(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两组共有操作分类单元647个,T2DM组特有90个,Obe组特有114个。两组肠道菌群组间差异大于组内(P<0.05),门水平的组内及组间差异最小(P<0.05),两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厚壁菌。两组在2门、3纲、5目、8科、17属、15种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拉氏梭状芽孢杆菌、丁霉菌与BMI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戴阿利斯特杆菌、链球菌、罗斯氏菌、爱格氏菌、纤毛菌与BMI呈负相关(P<0.05);梭杆菌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单纯T2DM患者比较,T2DM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比例下降,致病菌比例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IR,影响T2DM进展。
- 李亚楠孙佳乐姚勇利罗玮王淑琼宋康范晓霞林丽君
-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肠道菌群
- 痛风患者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23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痛风(gout)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目前其发病的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研究表明[1,2],脂联素(APN)和白细胞介素(IL)-13等与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有关,可以与痛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所以本文研究痛风患者APN和IL-23水平与其临床指标的关系,为痛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 林丽君姚勇利范培云罗玮宋康王淑琼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3痛风患者脂联素IL-23尿酸排泄减少嘌呤代谢紊乱
- 高海拔地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 姚勇利范晓霞罗玮王淑琼宋康范培云丁娟尹露谢延玲白洁李亚楠魏兰王象勇
- 玉树、果洛海拔分别为3681米和3719米,属于高海拔地区。该研究结果可见,所有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课题组在积极的控制血糖治疗下对比分析三种药物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及替米沙坦对胰岛细胞功能恢复疗效的差异,课题组发现,在辅助...
- 关键词:
- 关键词: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功能高海拔地区
- 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对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对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睡眠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9例,给予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呼吸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随着甲状腺功能、体重指数的好转,呼吸睡眠指标也随之好转(P<0.001)。结论:对于部分甲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单纯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改善其睡眠障碍。
- 王淑琼罗玮姚勇利范培云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激素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 姚勇利白秀玲罗玮范培云宋康范晓霞王淑琼
- 关键词:依帕司他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动态血糖监测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T2DM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糖尿病科住院的BMI>28kg/m2的T2DM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42例和艾塞那肽组38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检测FPG、2hPG、HbA1c、体重、血压、给药前后24h平均血糖(MBG)、24h血糖标准差(SDBG)、24h血糖波动范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高血糖比例,并观察不良反应等。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HbA1c、血压、BMI、MBG、24h血糖波动范围、MAGE及高血糖比例下降(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PG、HbA1c优于艾塞那肽组,而艾塞那肽组2hPG优于利拉鲁肽组(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安全性好;艾塞那肽能更有效降低患者2hPG水平;利拉鲁肽降低FPG、HbA1c水平更为明显。
- 范晓霞姚勇利胡耀嘉刘学良王淑琼谢延玲范培云罗玮宋康魏兰赵玲玲林丽君王贝贝
- 关键词:利拉鲁肽超重肥胖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