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中医
  • 5篇证候
  • 5篇中医证
  • 4篇中医证候
  • 4篇功能性消化不...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2篇中医疗法
  • 2篇中医内科
  • 2篇中医内科学
  • 2篇教学
  • 1篇带教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虚实
  • 1篇虚实夹杂
  • 1篇血压
  • 1篇药疗

机构

  • 1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市丰盛中...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杨蓓
  • 5篇李红梅
  • 3篇王慧英
  • 2篇窦进
  • 2篇张其慧
  • 2篇郑燕鸿
  • 2篇叶枫
  • 2篇许晶晶
  • 2篇陈旭
  • 1篇王丰
  • 1篇刘美华
  • 1篇鲁承业
  • 1篇王路
  • 1篇俞翔
  • 1篇陈子秋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河北中医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图...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141例职工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我院职工体检中发现的141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本院职工体检中发现脂肪肝者进行调查。参照文献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蕴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5型。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频数法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其次为痰湿蕴结证。不同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候与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王慧英杨蓓李红梅许晶晶
关键词:脂肪肝证候症状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症状、中医证候的分析,探讨MS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遴选MS患者20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证候组合形式的规律。结果 MS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16个;9个主要证候的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燥热证、肾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证候组合中2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组成的50%,其中实证以痰湿证+血瘀证多见,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多见。3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的50%,均为虚实夹杂证。结论 MS以复合证候为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瘀证均明显高于阴虚证及燥热证(P<0.05)。
杨蓓俞翔陈子秋王路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
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杨蓓鲁承业
关键词:中药疗法清胃散辨证分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与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以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呃逆、胃脘疼痛出现频率最高;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湿热型35.4%,肝胃不和型33.8%,脾胃虚弱型14.6%,饮食停滞型9.2%,寒热错杂型6.9%;不同诱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中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症状分布有差异。
杨蓓叶枫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
141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被引量:62
2010年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联性,为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41名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占43.3%,气虚质占17%,湿热质占8.5%;肝郁脾虚型占39.7%,痰湿蕴结型占24.1%,肝气郁结型占22.7%,肝胆湿热型占12.1%,肝阴不足型占1.4%。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脂肪肝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气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痰湿蕴结和肝郁脾虚型居多,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正相关。
王慧英李红梅杨蓓许晶晶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体质
虚实夹杂型痞满治验被引量:3
2015年
痞满在脾胃病中较为常见,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创诸泻心汤治疗。此后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痞满包含了现代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笔者有幸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许彭龄,他尤善于治疗脾胃病。认为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杨蓓
关键词:虚实夹杂痞满
疏肝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
2010年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何治疗已经成为医患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采用疏肝降浊汤治疗NAFLD患者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王慧英杨蓓李红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特点、中医病因、证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遴选门诊就诊...
杨蓓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暴聋从风论治体会被引量:4
2006年
杨蓓
关键词:暴聋从风论治中医
异病从湿热同治三则
2008年
运用中医辨证"异病同治"的原则,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对异病从湿热同治3个案例(失眠、神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3,个案例分别采用"化湿清热、和中安神","清热利湿,益气养阴,通利小便","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的治疗方案,收到满意疗效。
杨蓓叶枫
关键词:失眠神经性膀胱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医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