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带电
  • 1篇带电检测
  • 1篇电缆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式
  • 1篇电容式电压
  • 1篇电容式电压互...
  • 1篇电压
  • 1篇电压互感
  • 1篇电压互感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特征
  • 1篇压电
  • 1篇油色谱
  • 1篇评估系统
  • 1篇热故障
  • 1篇泄漏电流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线
  • 1篇晶体管

机构

  • 3篇国网辽宁省电...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国网辽宁省电...

作者

  • 3篇隋东硼
  • 2篇李学斌
  • 1篇靳晓诗
  • 1篇鲁旭臣
  • 1篇韩洪刚
  • 1篇罗斌
  • 1篇王冰
  • 1篇隋德生

传媒

  • 1篇东北电力技术
  • 1篇电气应用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过热故障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红外热像检测和绝缘油色谱分析,对一起220 k 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过热故障进行了诊断和分析,通过解体检查找出了故障原因,并验证了该方法合理有效。
王冰李学斌康激扬罗斌隋东硼
关键词:电压互感器红外检测
硅纳米线不同的掺杂浓度对无结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2017年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MOSFET的尺寸会越来越小,随之而来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的难度加深,短沟道效应也愈发凸显,功耗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无结场效应晶体管(Junctionless Field Effect Tansistor)被广泛提出。该器件的源、漏沟道具有相同的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沿着沟道方向,不存在"结"。研究结果表明,无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开关比高、沟道迁移率高等优点,并有效抑制了短沟道效应。该论文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ILVACO对立体栅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硅纳米线不同的纵向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隋德生靳晓诗隋东硼
关键词:泄漏电流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有效性评估系统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高压电缆作为当今主网架城市供电的重要部分,在国际电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电缆设备的安全、稳定,高压电缆的状态检测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对电缆的缺陷类型程度与信号特征的关系研究方面不够深入,无法提供确凿的数据去验证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此,亟需一套能够模拟电缆不同缺陷类型,实现缺陷类型和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有效性之间一一对应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和模拟检测平台。基于此,搭建了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有效性评估系统平台,通过对带电检测及停电试验数据的比对、分析,研究缺陷类型及程度与信号特征的关系,并形成了典型图谱库,对实际的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
李学斌康激扬鲁旭臣隋东硼韩洪刚
关键词:高压电缆评估系统带电检测局部放电检测城市供电信号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