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比色免疫分析法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 副溶血性弧菌(V. parahaemolyticus)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们食用受该菌污染的食品后,极易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本文描述了基于免疫磁珠的高效富集和纳米模拟酶的信号放大作用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比色...
- 刘玉申赵超王娟李娟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比色法
- 文献传递
- 2011—2021年吉林省即食食品卫生指示菌污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检测和分析吉林省各地区散装即食食品中卫生指示菌的污染情况,为吉林省散装即食食品行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21年采集吉林省白城市、白山市、吉林市、辽源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9个地区的5664份即食食品样本,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霉菌4种卫生指示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菌落总数总合格率为82.19%(3563/4335),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63.34%(1617/2553),大肠埃希氏菌总合格率为96.5%(1655/1715),霉菌总合格率为72.07%(240/333)。9个监测城市中,通化市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为58.53%(367/627),均值为(4.41±1.51)lgCFU/g,白山市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43.48%(100/230),均值为(3.47±1.34)lgCFU/g,通化市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为92.54%(310/335),均值为(2.11±0.87)lgCFU/g,松原市霉菌合格率最低为54.17%(13/24),均值为(2.13±1.04)lgCFU/g。不同种类食品中,沙拉的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为0,均值为(5.70±0.71)lgCFU/g,中式凉拌菜的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15.13%(23/152),均值为(3.49±1.08)lgCFU/g,沙拉的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为94.34%(150/159),均值为(1.88±0.61)lgCFU/g,蛋糕的霉菌合格率最低为32.26%(10/31),均值为(3.08±1.98)lgCFU/g。不同采样地点中,小型饭店的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为74.74%(494/661),均值为(4.14±1.35)lgCFU/g,百货商场的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分别为28.95%(11/38)和80.00%(4/5),大肠菌群均值为(4.06±1.21)lgCFU/g,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样品菌落数为2.04 lgCFU/g,便利店的霉菌合格率最低为53.33%(24/45),均值为(2.41±1.00)lgCFU/g。结论吉林省不同地区生食食品、凉拌、夹心食品等最后一步加工非加热的散装即食食品卫生指示菌污染水平较高,应重点防范。中小型饭店、快餐店、百货商场卫生指示菌污染率较高,需重点监督管理。
- 赵薇张瑞斐石奔孙景昱王娟黄鑫郑晶莹
- 关键词:即食食品污染监测
- 吉林省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 2025年
- 目的 以零售至消费环节的凉拌菜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来源,评估其对吉林省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及产生危险的关键因素。方法 根据2011—2019年吉林省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数据,结合居民凉拌菜消费、温度等数据,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采用@Risk8.0软件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对吉林省市售凉拌菜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分为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和风险分析4个组成部分。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吉林省凉拌菜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初始污染率为3%,平均污染量为-2.37 log10CFU/g, 95%置信区间为(-5.88, 1.27)(log10CFU/g)。评估结果显示,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0.1%,每年可导致的患病例数为154.5万例。结论 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球菌初始污染水平对引起金葡菌感染风险最大,其次是储存时间。保证制作食材、制作环境干净卫生,缩短凉拌菜储存时间是降低发生凉拌菜中金葡菌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 朱畅郑晶莹石奔孙景昱赵薇王娟艾佳佳白杨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凉拌菜
- 2011—2022年吉林省散装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
- 2024年
- 目的掌握吉林省各地区散装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控制吉林省散装即食食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22年间在吉林省9个地区餐饮服务环节与流通环节随机采购10类6085件散装即食食品,依据GB 4789.30—20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85份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80份,检出率2.96%。其中,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为6.29%;蛋与蛋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乳与乳制品、餐饮食品、豆制品检出率为0.50%~3.04%;坚果类、冷冻饮品、水产品、水果及其制品检出率均为0%。不同食品种类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23,P<0.05)。餐饮服务环节、流通环节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2.33%、3.45%,流通环节高于餐饮服务环节,采样地点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2,P<0.05)。结论肉制品、豆制品、餐饮食品在吉林省散装即食食品类别中呈现较高的污染风险,提示这几类食品应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食品流通环节散装即食食品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石奔赵薇张瑞斐孙景昱郑晶莹王娟李可维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散装食品即食食品污染监测
- 表达人全长MUC1降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细胞的恶性度
- MUC1(Mucin 1)是粘蛋白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异常过表达在腺癌以及多种血液肿瘤细胞表面,是近年被广泛关注的研究肿瘤疫苗的有效靶点。但对于MUC1过表达的生物学意义还不完全明了。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MUC1除了在润滑、...
- 王凤丽李琼书孙霞霞王娟台桂香
- 关键词:MUC1B16
- 吉林省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及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吉林省各地州医疗资源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为优化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9-2023年《吉林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吉林省医疗资源供需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18-2022年吉林省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度高于0.8,达到高水平耦合(0.8
- 朱畅王娟丽江·江阿别克李卉
- 关键词:医疗资源耦合协调度
- 2010—2017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空间聚集情况及预测被引量:31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10―2017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空分布,并建立其他感染性腹泻疾病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2010―2017年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https://www.phsciencedata.cn/Share)平台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结果全局自相关结果可得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全局空间正相关,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中国2010―2014年和2016―2017年全国均出现“高-高”区域。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季节乘积ARIMA(0,1,2)(0,1,1)_(12)模型适用于构建模型的预测。ARIMA模型对该病短期预测有较好的效果。结论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在空间分布上有聚集性且有明显的季节性,需加强该病区域防控预防工作。
- 李欣靳金史雪宁魏胜男杨帆张慧玲王娟李卓林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空间自相关发病预测
- 超滤技术去除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中内毒素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超滤技术去除纯化后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MUC1-MBP)溶液中内毒素的效果,阐明超滤技术对去除内毒素的作用。方法:选取表达MUC1-MBP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分别通过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CM)(CM组)、CM联合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C6)(CM+C6组)、CM加超滤(CM+超滤组)以及CM联合C6加超滤(CM+C6组+超滤)进行纯化,并去除内毒素;采用SDS-PAGE分析蛋白纯度;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检测内毒素表达水平。结果:SDS-PAGE分析,在预期相对分子质量62 000处呈现单一条带,Quantity One分析纯度>96%;CM组与CM+C6组内毒素表达水平均较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M组比较,CM+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CM+C6组比较,CM+C6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M+超滤组与CM+C6+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或CM联合C6均不能有效去除内毒素,其中C6对去除内毒素几乎无作用;CM加超滤可有效去除内毒素,超滤技术在去除内毒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 王娟谢飞陈潭琇孙霞霞李琼书台桂香
- 关键词: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超滤技术内毒素
- 2018年吉林省外卖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掌握吉林省各地区外卖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吉林省外卖食品行业安全监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8个地区的830件外卖食品,依据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830件外卖食品共检出致病菌46株,检出率为5.54%,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各地区间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02),其中延边州的检出率最高13.75%;其次是白城市9.00%。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类别食品中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5,P=0.005),其他4种致病菌均无差异P<0.05,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为8.80%,其次是米面制品6.43%;各季度之间总体检出率无差异(χ^2=2.496,P=0.476),第三季度污染最严重,检出率为14.29%。结论2018年吉林省外卖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致病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延边州,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主要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所致。提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延边州外卖食品安全的管控,严格管理热菜生产加工各个环节,控制污染。
- 张思文刘思洁王娟李可维石奔孙景昱赵薇杨修军
- 关键词:致病菌
- 2016~2019年吉林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2016~2019年吉林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菌球菌污染现状。方法采集2016~2019年吉林省9个地(市)级的餐厅、超市和零售市场等地点食品样本,共计2824件,根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测定,采用率、构成比和χ^2检验的方法对检出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2016~2019共监测样本2824份,总检出率2.02%;9个地区中白城市总检出率最高(4.59%),其次为四平市(3.82%),白山市总检出率最低(0.51%);13类食品中有8类食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焙烤及油炸类食品、餐饮食品、调味品、豆制品、冷冻饮品、肉及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其中速冻米面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9.00%);餐饮服务环节阳性检出率为2.45%(22/898),流通环节阳性检出率为1.82%(35/1926);CFU(colony forming units,平板计数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结果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29[2.65~7.94]CFU/g(mL),MPN(mostprobable number,最大可能数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结果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53[0.76~5.29]MPN/g(mL)。结论2016~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普遍存在,其中白城市污染相对严重。吉林省所有食品类别中,速冻米面制品污染相对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餐饮服务环节和流通环节还需加强监管。
- 王太君刘思洁王娟李可维孙景昱石奔赵薇杨修军王爽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