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冰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载机
  • 4篇舰载机
  • 3篇着舰
  • 2篇进场
  • 2篇功率
  • 2篇功率补偿
  • 2篇飞行
  • 2篇飞行控制
  • 1篇弹射
  • 1篇弹射起飞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强度
  • 1篇多操纵面
  • 1篇行动者
  • 1篇直接力
  • 1篇视觉
  • 1篇特征结构
  • 1篇特征结构配置
  • 1篇评论家
  • 1篇起飞

机构

  • 8篇沈阳飞机设计...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作者

  • 8篇张志冰
  • 1篇江驹
  • 1篇甄子洋
  • 1篇史静平
  • 1篇黎雪
  • 1篇吴江鹏
  • 1篇张秀林

传媒

  • 4篇飞机设计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学报
  • 1篇控制工程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PER-SAC的舰载机着舰复飞操纵策略研究
2025年
为保证舰载机着舰复飞安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ER-SAC的舰载机着舰复飞操纵策略.考虑到舰载机在航母不同距离处的复飞风险差异较大,通过改进安全复飞准则优化了复飞边界.将军用推力与升降舵操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软行动者-评论家(soft actor-critic,SAC)强化学习算法的复飞操纵策略,考虑复飞指标和软状态约束设计了一种引导型奖励函数,提升了智能体的探索效率;针对SAC算法采样效率低的问题,引入优先经验重放(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PER)技术提出PER-SAC算法,加快了SAC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复飞策略能显著缩小复飞风险区,提高复飞安全性.
张志冰王家兴袁婷慧
关键词:舰载机
基于高度变化率指令的进场功率补偿系统研究
2022年
针对采用高度变化率指令的舰载机自动着舰系统的进场功率补偿问题,在研究反区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速度恒定与迎角恒定的进场功率补偿系统。在小扰动模型中仿真分析了高度变化率指令响应,在非线性模型中仿真了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完整响应,并考虑舰尾流扰动,对比2种进场功率补偿系统在存在舰尾流扰动时着舰精度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2种进场功率补偿系统均能实现控制目标,迎角恒定的进场功率补偿系统具有更好的轨迹控制能力,且受舰尾流影响更小。
房馨张志冰周大鹏曲晓雷
基于直接力的舰载机着舰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首先针对舰载机着舰需求,分析了现有人工着舰控制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直接力控制方式应用在着舰阶段中的可行性。随后,通过对直接力控制原理的分析,初步设计了不同直接力形式的的着舰控制律,并进行了理论验证。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得出直接力控制方式的优势。基于直接力的舰载机着舰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迎角和轨迹的解耦,并提升轨迹响应快速性,进而降低飞行员的着舰操纵负担。
邓金来张志冰王家兴
关键词:舰载机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动力学仿真研究
2025年
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是一个载荷与结构均发生快速变化的动力学过程,尤其是飞机的前起落架受力和结构,与常规飞机存在较大差异,对舰载飞机研制中的刚、强度分析提出了新挑战。文中基于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对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提出了弹射舰载机起落架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在建立具有较高的低阶全机模态计算精度的机体结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设定全机结构的柔性化区域,分析厘清了飞机弹射过程中特有的牵引、牵制载荷变化,确定了关键的动力学载荷。在此基础上通过时域响应,计算了舰载机结构在弹射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变化与动应力,确定了飞机动强度的危险部位及发生危险的工况、时刻,从而为舰载飞机的设计、分析与试飞安全创造了必要条件。
张志冰吴江鹏王虎寅高鹏新
关键词:舰载飞机弹射起飞前起落架动强度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综述被引量:36
2018年
引导与控制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为此本文对该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舰载机进场航线和几种着舰工作模式,概述了基于跟踪雷达的着舰引导系统和基于卫星的着舰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自动着舰的几种控制技术,包括控制律设计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技术、舰尾气流抑制技术、动力补偿技术以及着舰安全控制技术。最后,从多系统集成着舰控制技术、多体制融合着舰引导技术两方面对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张志冰张志冰甄子洋江驹
关键词:舰载机飞行控制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视觉着舰引导算法被引量:3
2023年
为抑制视觉测量与相对运动变化模型中的非线性成分,并针对传统纯视觉引导算法存在数据权重相同和基于同一时刻观测信息进行解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视觉着舰引导算法。首先,选择坐标系并搭建运动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状态估计向量并设计观测方程;最后,进行滤波方程的求解并采用仿真实验测试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很好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对视觉计算中的特征点定位误差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牛斌张志冰黄辉翟明圆
关键词:非线性无迹卡尔曼滤波
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被引量:21
2021年
传统舰载机采用纵杆控制迎角,油门杆控制下滑的着舰控制方式存在着操纵通道功能耦合,航迹与姿态耦合,着舰精度不高等多种不足。受舰尾流扰动、航母甲板运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行员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下滑修正操纵,身心负担极重。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美军魔毯技术(MAGIC CARPET)系统构成与着舰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翼面布局飞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综合直接力控制(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结构配置(EA)解耦设计直接力着舰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飞机纵向运动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的解耦、油门通道与纵杆通道的解耦,具有抑制舰尾流扰动、稳定飞机下滑状态、减小操纵负担的功能;而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案通过鸭翼正偏增升,不但充分发挥了三翼面布局飞机气动舵面增升控制的优势,还减小了平尾配平出舵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平尾上偏所带来的升力损失。
张志冰张秀林王家兴史静平
关键词:特征结构配置飞行控制
基于迎角恒定的进场功率补偿控制律研究
2015年
主要论述了舰载机速度恒定和迎角恒定两种进场功率补偿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控制律进行研究设计,通过Matlab/Simulink分别进行仿真得到航迹角对俯仰角的时域动态响应曲线,并分析比较,说明了迎角恒定的进场功率补偿系统比速度恒定的进场功率补偿系统具有更好的操纵性和轨迹跟踪性能。在实际面向工程应用时,更加易于设计,且符合舰载机的发展要求。
黎雪张志冰
关键词:舰载机控制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