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对于运动平板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运动平板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2月入住某院心内科且疑诊为冠心病的76例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又分别运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给予检查并诊断,对比较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达88.8%,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的79.2%,两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心电图的诊断特异性为65.2%,动态心电图则为82.1%,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可对冠心病进行有效诊断,其中,运动平板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在实践操作中,为了提高并保证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采用最佳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 吴俊林关键词:运动平板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力衰竭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评《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2024年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功能下降的疾病。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通过连续测量血压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血压变化信息。结合《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一书研究心衰患者24 h ABPM结果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有助于深入理解血压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为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吴俊林关键词:心电图学 血压变化 心力衰竭 心功能 ABPM 心电图联合血清Ckmb、NT-proBNP、D-D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心电图联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8)、预后良好组(n=6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结果[ST段抬高、碎裂QRS波(fQRS)]及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心电图联合血清Ckmb、NT-proBNP、D-D水平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T段抬高、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及血清Ckmb、NT-proBNP、D-D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ST段抬高、fQRS及血清Ckmb、NT-proBNP、D-D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Ckmb、NT-proBNP、D-D水平可用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19、0.839,心电图联合以上血清指标进行预测可获得更高曲线下面积0.952(P<0.05)。结论ST段抬高、fQRS发生率高及血清Ckmb、NT-proBNP、D-D水平升高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可获得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吴俊林 何伯永 何静 方燕 刘盈盈关键词:心电图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发病规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准确率为98.1%,常规心电图为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P=0.019)。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心肌缺血发作在日间06:00~12:00发生阵次最多。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吴俊林 何静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