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磊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学
  • 5篇GD-EOB...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增强MRI
  • 4篇DTPA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GD
  • 2篇胆道
  • 2篇医学影像
  • 2篇远程
  • 2篇实验教学
  • 2篇网络教学
  • 2篇细胞
  • 2篇泌尿
  • 2篇泌尿系
  • 2篇泌尿系结石
  • 2篇教育
  • 2篇结石
  • 2篇教学方法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蔡磊
  • 11篇陈国勇
  • 8篇唐鹤菡
  • 5篇刘洋洋
  • 5篇宋彬
  • 5篇李真林
  • 5篇王紫薇
  • 4篇刘曦娇
  • 3篇孙家瑜
  • 3篇李玉明
  • 3篇林丽丽
  • 2篇袁元
  • 2篇汪红志
  • 2篇黄子星
  • 2篇陈剑锋
  • 2篇张金戈
  • 2篇李莉
  • 1篇周荣幸
  • 1篇袁放
  • 1篇孙怀强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体内结石亚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CT纹理分析在区分人体内一水草酸钙结石与混合草酸钙结石的价值。方法65例行CT扫描的草酸钙结石患者,以红外光谱分析为标准分为A、B两组:A组单一成分一水草酸钙结石(COM,20例),B组混合草酸钙结石(COM+COD+CaP,45例)。使用ITK-Snap进行图像分割及AK软件提取结石的纹理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降维;使用Lasso回归进行建模,以交叉验证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进行诊断表现及实用性检测。结果共提取影像组学特征396个,共线性效应的去除基于Pearson相关性r值,使数据集满足任一两两特征间的r小于0.8,最终纳入特征36个;利用SMOTE方法扩充数据,平衡研究类别不均影像模型构建的问题;数据基于Lasso回归建模,模型调准参数的确定基于5次反复10折内部交叉验证反复采样AUC的平均值,最终在回归模型里系数不为零的纹理特征包括:Entropy、Energy、Nonuniformity、SurfaceArea、Correlation;模型在原始数据的表观诊断表现:AUC为0.9022(95%CI:0.804~1),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1%,85%和89.2%。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检测采用内部反复随机5次抽样法,模型的AUC分别为:0.9671(95%CI:0.9346~0.9996)、0.9489(95%CI:0.904~0.9938)、0.9525(95%CI:0.911~0.9939)、0.9655(95%CI:0.9314~0.9996)、0.9544(95%CI:0.91~0.9989),模型表现稳定。结论基于结石CT图像的纹理特征可以区分体内一水草酸钙结石与混合组分的草酸钙结石。
蔡磊叶冬晖潘雪琳陈剑锋鲁旭孙怀强陈新月孙家瑜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纹理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能CT在人体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参数在区分人体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的10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泌尿系结石147枚,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将结石分为A、B组:A组(尿酸结石,17枚);B组(含钙结石组,130枚),B组进一步分为3组:B 1组(一水草酸钙结石结石,55枚),B 2组(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56枚),B 3组(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9枚),最后将B 2组与B 3组融合为混合结石组。通过双能量参数计算每组结石的双能比、双能差、双能量指数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含钙结石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尿酸与含钙结石组之间比较及一水草酸钙组与混合结石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效能评价。结果①A(尿酸结石)组与B(含钙结石)组双能比、双能差、双能指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含钙结石)组中,B 1、B 2、B 3组每两组之间比较双能比、双能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双能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B 2组与B 3组融合为混合结石组(B 2组+B 3组),B 1(一水草酸钙结石)组与混合结石组的双能比、双能指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双能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能比、双能指数、双能差诊断尿酸结石的AUC分别为0.923(95%CI:0.831-1.000)、0.925(95%CI:0.832-1.000)、0.958(95%CI:0.910-1.000);双能比、双能指数诊断一水草酸钙结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95%CI:0.849-0.949)、0.794(95%CI:0.719-0.870)。结论双源CT的双能量参数有助于区分体内尿酸结石与含钙结石,在含钙结石中有助于区分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不好的一水草酸钙结石与其他含钙结石,能为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蔡磊叶冬晖陈剑锋鲁旭孙家瑜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信号与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信号与肝细胞肝癌(HCC)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分别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对比率(CR)、信号噪声比强化率(%EnhancementSNR)、对比率强化率(%EnhancementCR)、强化率(ER)和相对强化率(RER),比较不同分化程度HCC患者肝胆期各信号指标的差异。结果 48例患者中,分化程度为高分化6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8例;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A级37例,B级11例。不管是在CTP A级患者中,还是在所有HCC患者中,高、中及低分化HCC的SNR、CR、%EnhancementSNR、%EnhancementCR、ER及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信号指标预测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有限。
刘曦娇唐鹤菡张笑林丽丽刘洋洋黄子星陈国勇蔡磊宋彬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
基于MUSE与SS‑EPI的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病变肠段的弥散加权图像,比较MUSE‑DWI与SS‑EPI‑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SNR、CNR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采用主观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分析,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内镜评分为标准将克罗恩患者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2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比较分别基于MUSE和SS‑EPI的弥散序列的ADC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MUSE的DWI序列SNR、CNR及主观评分均优于常规SS‑EPI‑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32~0.817,P<0.05);基于MUSE的ADC值诊断克罗恩病缓解期的诊断效能优于SS‑EPI弥散序列,AUC分别为0.925(95%CI=0.867~0.983)和0.674(95%CI=0.548~0.800)。结论:在克罗恩病活动性MRI评估中,基于MUSE的弥散序列在图像质量及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基于SS‑EPI的弥散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蔡磊王玉芳鞠静怡李朝阳温德英童小雨刘爽孙家瑜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克罗恩病
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以吲哚氰绿(ICG)15、Child-Pugh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金标准,评估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5例肝脏肿瘤患者及12例肝功能正常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在术前(4周内)均进行了Gd-EOB-DTPA增强MRI检查、ICG清除试验、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以肝细胞摄取率(HUI)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采用Spearmanrank相关检验分析HUI与ICG15、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UI与ICG15呈负相关(r=-0.718,P=0.003);HUI与Child-Pugh评分呈负相关(r=-0.663,P=0.007);HUI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711,P=0.003)。12例小肝癌患者不同部位(肝左叶、右叶、尾叶)的HU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可以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并且能对不同叶段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分别描述。
李莉唐鹤菡刘洋洋林丽丽陈国勇蔡磊袁放宋彬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肝肿瘤
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究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瘤(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因疑诊HCC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患者48例。将患者图像分成A、B两组,A组包括平扫图像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包括平扫图像、动态增强图像及肝胆期图像。比较两位阅片者在两组图像下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图像诊断所有HCC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诊断直径>2.0cm HCC的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均>0.70)。结论:含肝胆期的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HCC的诊断准确度。
刘曦娇唐鹤菡林丽丽刘洋洋陈国勇蔡磊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探讨Gd-EOB-DTPA在磁共振胆道成像中的最佳延迟时间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磁共振胆道成像中的最佳延迟时间。方法:采用轴面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对31例肝功能正常的志愿者行上腹部Gd—EOB-DTPA增强MRI动态扫描,获取5、10、15、20、25、30、40、50、60、70、80、90min轴面图像。测量胆道系统各部位(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及胆总管(近端、中段、远端))的信号强度(SI),计算相应时间点胆道系统各部位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描绘其变化趋势曲线并记录达峰时间点。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别评价各个时间点左右肝管一二级分支、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及胆总管的可视性。结果:胆囊的SI、sNR、CNR的达峰时间均为70~80min;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近端、中段、远端)SI出现峰值的时间为40~50min,SNR出现峰值的时间为50~60min;胆囊管、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近端cNR出现峰值的时间为30~40min,胆总管中段和远端cNR出现峰值的时间为60~70min。结论:肝功能正常成人胆囊最佳延迟时间为注射Gd-EOBDTPA后80min,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最佳延迟强化时间为40~60min。
陈国勇唐鹤菡刘洋洋蔡磊刘曦娇宋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胆道成像
Gd-EOB-DTPA增强MRI对Oddi括约肌及胆囊管功能的动态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中,Gd—EOBDTPA在十二指肠内及胆囊内显影的时间,为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的志愿者,于注射对比剂后第5~90min内连续动态扫描。扫描时间点分别为第5~30min内每间隔1min、第30~60min内每间隔5min、第60~90min内每间隔10min采集一次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共同评估,记录对比剂分别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的时间。结果:Gd—EOB-DTPA进入十二指肠的平均时间为(30±23)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20min时,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者所占比例为50.0%(15/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70.0%(21/30);延迟60min时所占比例为90.0%(27/30)。对比剂进入胆囊的中位时间为10min(6~29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15min时,对比剂进入胆囊者所占比例为83.3%(25/30);延迟20min时所占比例为93.3%(28/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100%(30/30)。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时间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正常人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中,对比剂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60min,而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的时间〈30min,此时间不仅可为Gd-EOB-DTPAMRI增强检查扫描时间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同时可为临床上怀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急性胆囊炎的排除诊断提供依据。
刘洋洋李莉唐鹤涵陈国勇蔡磊周荣幸王海清刘曦娇宋彬
关键词: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不同翻转角对3.0T Gd-EOB-DTPA增强胆道系统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翻转角(FA)对Gd-EOB-DTPA胆道系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31例行Gd-EOBDTPA上腹部MRI增强的患者,采用T1加权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进行扫描,获取FA分别为9°、20°、30°、45°、60°的斜冠状位图像。测量胆道系统各部位(胆囊、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的信号强度(SI),比较不同FA之间各部位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采用5分法评价胆道可视性及伪影表现。结果:(1)FA=30°~60°时,胆道各部位图像的SNR均明显高于FA=9°的图像(P<0.05),但FA=30°、45°、60°之间,SNR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肝管及胆总管SNR在FA=30°时最优,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SNR在FA=45°时最优;(2)FA=30°~60°时胆道各部位图像的CNR均明显高于FA=9°的图像(P<0.05),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图像CNR在FA=30°~60°时均高于FA=20°的图像(P<0.05),左肝管CNR在FA=30°最优,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CNR在FA=45°时最优;(3)FA=30°~60°胆道可视性均高于FA=9°和FA=20°的图像,但FA=60°时伪影增多、图像质量有所下降。结论:Gd-EOB-DTPA增强胆道系统成像中,增大FA(FA=30°~60°)可提高图像SNR及CNR,但FA过大(FA=60°)将导致图像伪影增加,我们推荐在FA=45°作为3T临床扫描延迟成像中Gd-EOB-DTPA增强T1WI肝胆道成像的最佳FA。
蔡磊陈国勇吕琴熊凡唐鹤菡
关键词:肝疾病磁共振成像
远程医疗教育在医学影像技师培养中的应用——以医学影像实验远程课程开展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教育在医学影像技师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远程医学影像实验课程,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远程教学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结果线上远程虚拟仿真教学与线下实体设备教学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线下虚拟仿真教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远程实验的满意程度高于非远程实验课程。结论远程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便捷的授课方式可以惠及基层医院和让专业的交流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网络软件还需要辅以线下软件乃至实体设备实验操作。
王紫薇陈国勇蔡磊姚小玲钟林泽潘志祥唐鹤菡李真林
关键词: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络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