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老年骨折患者家庭护理中预防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老年骨科门诊就诊下肢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在对照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患者及照顾家属进行并发症的集束化管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组患者卡方检验在并发症的发生和原始骨痂形成的数量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集束化护理为依据采取得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老年骨折患者家庭护理中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愈合,为临床护理提供佐证。 杨伟欣 李宝明 董丽 石荣光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老年骨折 家庭护理 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对比分析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以术式选择不同分为两组,行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者30例(指蹼组),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者30例(指背组)。比较两组皮瓣外观、感觉功能、质地及臃肿等情况,统计皮瓣成活率,计算皮瓣臃肿率,两点辨别觉,总主活动度、触觉、温度觉、压觉、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指蹼组皮肤缺损面积和皮瓣切取面积为(11.21±1.97)、(14.76±2.42) cm^(2),均明显大于指背组[(4.95±0.85)、(6.08±0.96)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皮瓣臃肿率和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0.05)。指蹼组末次随访时手部有温度觉者占比为90.00%,高于指背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蹼组手部压觉、手部功能均明显优于指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蹼组末次随访时GQOL-74评分显著优于指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其血供更可靠,适用缺损面积更大,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焦成 冯志杰 张吉龙 李宝明 马靖华 杨佐明关键词: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成活率 基于医患矛盾的新型急诊管理模式在骨科急症患者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急诊管理模式,观察其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了解骨科急诊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通过与领导沟通改变就诊流程、扫码CR结果自助打印机设备引进、增加相关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构建新型急诊管理模式。2012... 杨伟欣 李宝明 陈静 高英娟 耿欣关键词:就诊时间 医患矛盾 文献传递 意外创伤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创伤后成长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应对方式问卷,对26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总分为(57.62±10.31)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意外创伤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效能感、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意外创伤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解释率达34.9%。结论意外创伤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促进意外创伤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促进身心康复。 杨伟欣 李宝明 琚绍静 耿欣 高英娟 陈静关键词:创伤后成长 自我效能感 医护康快优康复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方案及视频宣教内容,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应用的新的干预方案。方法依据"快优康复外科理论"构建医护康一体化管理团队及医护康快优康复路径,并将其应用于肩关节置换术后,观察康复效果。结果制定了肩关节置换术后四阶段快优康复方案,应用于14例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功能测,Constant评分结果均为优,美国肩周外科协会评分指数ASES测评结果均为优。结论肩关节置换术后四阶段快优康复方案科学可行,适合于临床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可在临床推广。 杨伟欣 李宝明 李冬梅 张瑞红 耿欣 陈静 高英娟 王威关键词:肩关节置换 创伤住院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表的构建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构建创伤住院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表,为创伤病人的早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小组讨论初步建立创伤住院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0名具有创伤救治经验的护理专家或护理管理者进行专家函询,制定创伤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表。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4,0.86。第2轮专家函询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4,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创伤住院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表。结论:构建的创伤住院病人脂肪栓塞风险评估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用于临床创伤病人脂肪栓塞的早期评估。 杨伟欣 李宝明 陈长香 华霖娇 刘丽颖 耿欣 王爱平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 创伤 风险评估 护理 意外创伤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6年 了解意外创伤四肢骨折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患者情况调查表、住院患者病情状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唐山市第二医院五个创伤外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总分为(57.62±10.31)分,处用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是否监护、输血、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状况、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较大,临床上应从患者就诊开始采取措施促进患者健康。 杨伟欣 杨伟欣 董丽 李宝明关键词:创伤后成长 四肢长骨骨折 意外创伤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6年 了解意外创伤四肢骨折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患者情况调查表、住院患者病情状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唐山市第二医院五个创伤外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总分为(57.62±10.31)分,处用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是否监护、输血、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状况、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较大,临床上应从患者就诊开始采取措施促进患者健康。 杨伟欣 董丽 李宝明 石荣光关键词:创伤后成长 四肢长骨骨折 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7.23±7.65)、(83.84±6.69)、(86.71±6.15)分,均高于对照组[(72.91±8.12)、(79.31±6.25)、(83.22±6.33)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血浆S-100B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100B分别为(75.21±6.66)、(72.85±6.05)、(70.55±5.93)ng/mL,NSE水平分别为(15.41±3.96)、(13.73±3.31)、(12.35±2.8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S-100B:(78.94±7.11)、(76.33±6.31)、(74.44±6.22)ng/mL;NSE:(17.19±4.13)、(15.86±3.97)、(14.03±3.61)ng/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耐受。结论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有利于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焦成 厉娜 冯志杰 张吉龙 李宝明 马靖华 杨佐明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消炎止痛膏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组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00例患者中,男383例,女2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8.1)岁。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7.93±25.60)min比(103.35±30.75)min、(29.68±10.70)ml比(161.91±23.65)ml、(39.90±20.65)min比(53.30±16.71)min、(7.25±1.70)d比(12.50±2.85)d],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5.64±3.31)分比(84.76±3.57)分、(26.53±2.34)分比(25.81±2.41)分],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4.50%比59.36%),创伤性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畸形、关节僵硬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84%比10.16%、0.48%比9.09%、4.84%比12.30%、7.51%比14.44%、1.21%比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钢板周围深层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更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杨伟欣 李冬梅 李宝明 杨佐明 张瑞红 程艳辉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