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盆底
  • 4篇盆底功能
  • 3篇盆底功能障碍
  • 3篇产后
  • 2篇压力性
  • 2篇压力性尿失禁
  • 2篇失禁
  • 2篇尿失禁
  • 2篇分娩
  • 2篇产妇
  • 2篇初产
  • 2篇初产妇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分娩
  • 1篇预警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晚期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台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6篇唐艳荣
  • 2篇张桂欣
  • 1篇陈宝丽
  • 1篇李桂荣
  • 1篇韩秀青
  • 1篇王以曼
  • 1篇王燕云
  • 1篇栾媛媛
  • 1篇易建平
  • 1篇武军
  • 1篇甘玲
  • 1篇刘佳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对妊娠晚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膀胱颈移动度(UVJ-M)的大小,评价孕晚期UVJ-M对孕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做常规产前检查的初孕妇120例,按有无SUI分为2组,SUI组52例,非SUI组68例,分别于孕34周﹑孕36周﹑孕38周及产后6周超声检测膀胱颈移动度,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孕晚期及产后压力性及非压力性尿失禁者测定的UVJ-M数值,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一般情况:SUI组52例,其平均年龄(26.5±2.38)岁,平均身高(1.59±0.12)米。非SUI组68例,其平均年龄(25.8±2.56)岁,平均身高(1.58±0.13)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妊娠晚期及产后UVJ-M的变化:孕34周、孕36周、孕38周、产后6周UVJ-M分别为(3.43±1.52)mm、(4.76±1.33)mm、(6.77±0.98)mm、(2.35±1.04)mm,随孕周的增加UVJ-M逐渐增大,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UVJ-M的综合ROC曲线分析:以妊娠晚期SUI组及无SUI组测得UVJ-M为分析数据,通过ROC分析,曲线决定的最佳临界点为6.59 mm,该点对应的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67.4%,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产后SUI与UVJ-M的综合ROC曲线分析:以产后SUI和产后无SUI患者孕期测得的UVJ-M值为分析数据,通过ROC分析,曲线决定的最佳临界点为8.66 mm,该点对应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6.7%,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孕晚期SUI的患病率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说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与孕晚期是否有过尿失禁有关。妊娠晚期SUI的诊断中有意义的UVJ-M切点值为6.59 mm,产后遗留SUI的诊断有意义的妊娠晚期UVJ-M切点值为8.66 mm,为SUI的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桂欣唐艳荣杜明珍易建平武军栾媛媛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
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现状及其预警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分析唐山地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现状及其预警因素,进而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干预和管理。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根据产后是否出现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分为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尿流动力学仪检测两组产后6周的尿动力学,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的预警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障碍组最大尿流率、腹压漏尿点压小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9.930、3.773,P<0.05),障碍组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值、顺产、阴道撕裂2度、产后子宫脱垂、产后阴道壁脱垂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6.100、24.951、31.434、6.340、5.681,P<0.05),产后盆底肌康复比例小于正常组(χ^(2)=15.422,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值(OR=15.064,95%CI:2.625~86.442)、顺产(OR=11.672,95%CI:1.007~135.29)、阴道撕裂2度(OR=14.169,95%CI:1.846~108.75)、产后子宫脱垂(OR=12.063,95%CI:2.177~66.840)、产后阴道壁脱垂(OR=11.992,95%CI:1.935~74.316)是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康复(OR=0.622,95%CI:0.399~0.971)是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的保护因素;各预警因素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为0.941,预测能力较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95%CI:0.902~0.981),敏感度为94.23%,特异度为86.76%,外部验证显示列线图预测的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校准度为0.883。结论 基于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值、顺产、阴道撕裂2度、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后子宫脱垂、产后阴道壁脱垂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盆底功能相关性尿动力障碍的预测,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制定干预措施。
唐艳荣甘玲赵竞王燕云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功能子宫脱垂
水囊式宫颈扩张器
本申请提供了水囊式宫颈扩张器,包括管芯以及紧密贴合于管芯外表壁的水囊,管芯与水囊为插接连接;其中,水囊的一侧连接有注水管,通过将管芯插入宫颈内部,而后取出管芯,借助注水管向水囊注水以实现宫颈扩张,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
许楠刘佳马天洋张都唐艳荣苗晓红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
2014年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西方国家对SUI的研究报告较多,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亦较多,其发病率随着个体年龄增加而增加[1]。我国女性的SUI发病率约为30%。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SUI发病率逐步增高,成为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患者甚至在走路或平躺时,小便也会自行外溢。
唐艳荣李桂荣张桂欣王以曼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基于彩超动态观察经阴道分娩后盆腔组织器官解剖参数变化及与盆底功能障碍的关联性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基于彩超动态观察经阴道分娩后盆腔组织器官解剖参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超声参数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PFD分为PFD组50例、无PFD组70例。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参数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PFD的诊断价值,采用RR危险度分析超声参数与PFD的关系。结果 PFD组阴道撕裂较无PFD组严重(P<0.01);PFD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宫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缩肛时缩短率短于或低于无PFD组,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静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缩肛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伸长率以及PFDI-20评分长于或高于无PFD组(P<0.01)。缩肛时缩短率与PFDI-20评分呈负相关(r=-0.756,P<0.001),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最大Valsalva动作伸长率与PFDI-20评分呈正相关(r=0.723、0.813、0.734、0.835,P<0.001)。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缩肛时缩短率、最大Valsalva动作伸长率联合诊断PFD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上述指标所致的RR值分别为3.643、3.742、2.511、0.308、3.144。结论 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缩肛时缩短率、最大Valsalva动作伸长率与PFDI-20评分联系密切,可反映产妇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对PFD的早期诊断、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唐艳荣甘玲陈晓菲韩秀青陈宝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阴道分娩
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PFD)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3例初产妇,根据产后42 d有无PFD分为PFD组(43例)和无PFD组(160例)2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孕晚期血清松弛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相关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系数γ、比值比(OR)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PFD影响的交互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及二者联合预测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价值。结果PFD组自然分娩产妇占比高于无PFD组(P<0.05)。PFD组孕晚期血清松弛素为(657.33±178.56)ng/L高于无PFD组(460.81±142.35)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分娩、血清松弛素均是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自然分娩产妇血清松弛素高于剖宫产初产妇(P<0.05)。单独孕晚期血清松弛素所致OR为132.000,单独自然分娩所致OR为6.919,孕晚期血清松弛素与自然分娩联合所致OR为198.000,交互作用OR小于单独孕晚期血清松弛素与单独自然分娩OR的乘积,为次相乘模型,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对自然分娩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孕晚期血清松弛素联合分娩方式预测PFD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P<0.05),预测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86.87%。结论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影响符合次相乘模型,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对自然分娩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联合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可提高对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预测能力。
陈晓菲张梦唐艳荣
关键词:松弛素分娩方式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