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
- 作品数:22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χ2检验分析与自杀有关因素的不同人口构成情况,直接法计算标化死亡率,用自杀死亡率的动态指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总死亡率为3.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比为1.20∶1,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最高;男女不同婚姻状况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未婚男性自杀死亡构成比高于未婚女性,丧偶女性自杀死亡构成比高于丧偶男性;自杀最常见的方式是悬吊,其次是农药和跳楼,男女自杀方式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5),男性悬吊较多,而女性跳楼较多;自杀死亡者中,文化程度越低,自杀死亡构成比越高;农民是自杀中最常见的职业;我市居民自杀存在春高冬低现象。2012—2014年宜兴市居民的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到达高峰即2014年的5.18/10万后有所下降,随后2015—2018年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3.00%(P<0.05)。结论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孙艳鲁迪肖月任露露杨亚明
- 关键词: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
- 2014年宜兴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事养殖、屠宰、皮毛乳肉加工等与布鲁氏菌病传播有职业关系的200人作为调查对象,填写认知情况调查表并采集血液样品,分别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 200名高危职业人群提供的血液样品中22例RBPT初筛阳性,阳性率11.0%。养殖、屠宰、皮毛乳肉加工、畜产品交易及其他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0%、10.6%、14.3%、13.8%、8.3%。接受调查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知晓率最高(44.5%),皮疹知晓率最低(2.5%);明确知晓通过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及粘膜传播布病的占22.0%,相比去年的11.2%有明显提高(P<0.05);接触患病动物会感染布病的知晓率为47.0%,其中病羊可传播布病知晓率最高(50.0%)。结论本市职业人群对布病的认知相比去年有所提高,加大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因素感染。
- 肖月邹国华周伟忠谭文文周建刚张华君
- 关键词:布病监测分析
- 宜兴市2015—2018年学校手足口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宜兴市学校手足口病疫情特征,为探讨学校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宜兴市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监测资料,描述其疫情特点、病原学结果,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宜兴市学校发生手足口病疫情339起(聚集性疫情335起、暴发疫情4起);319起疫情发生于托幼机构;280起疫情发生于5—6月和9—12月。城区与毗邻乡镇和外周乡镇比较,疫情起数(T=85.50,P=0.005)和发生频率(T=86.00,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与托幼机构比较,疫情起数(t=8.447,P<0.001)和发生频率(t=8.634,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等级的托幼机构疫情起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5,P=0.002);不同类型的手足口病疫情在病例数(H=216.34,P<0.001)、持续时间(H=119.57,P<0.001)和进展速度(H=14.16,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引起手足口病疫情病原体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宜兴市学校手足口病疫情以城区和托幼机构为高发地区和场所,偶数年疫情高于奇数年,应加强重点地区和场所疫情的防控工作。
- 蒋晨周建刚肖月周旭石平张华君
-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 青少年失眠、食物成瘾在家庭亲密度与青少年抑郁间中介效应
- 2025年
- 目的了解睡眠质量和食物成瘾作用于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单独和联合中介效应,为青少年抑郁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江苏省宜兴市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中选取青少年,采用网络自助式监测系统,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家庭环境量表、失眠严重程度量表、耶鲁食物成瘾量表等对青少年进行调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食物成瘾、失眠在抑郁与家庭亲密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4180名中小学生中,男生2141名(51.2%),女生2039名(48.8%);小学生1154名(27.6%),初中生1644名(39.3%),高中生1382名(33.1%)。抑郁发生率为16.6%。家庭低亲密度、中亲密度、高亲密度的学生分别有414名(9.9%)、1398名(33.44%)、2368名(56.65%)。失眠发生率为13.8%。食物成瘾发生率为7.7%。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747,95%CI:-0.841~-0.659,中介效应占比为39.1%)和食物成瘾(中介效应值为-0.098,95%CI:-0.139~-0.070,中介效应占比为5.1%)构成单独中介效应;失眠和食物成瘾(中介效应值为-0.064,95%CI:-0.091~-0.043,中介效应占比为3.3%)构成链式中介效应。结论家庭亲密度可以直接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失眠、食物成瘾的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产生。
- 杨亚明李敏辉张徐军杨婕王菲王欣杨文漪王洋肖月
- 关键词:抑郁失眠家庭亲密度中介效应
- 高中生校园暴力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江苏省Y市高中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该市3所高中开展匿名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807名高中学生,近1年内遭受过校园暴力的有1 355人,发生率为35.59%,男生(43.30%)高于女生(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年级、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家庭教育方式为惩罚打骂型或惩罚说服结合型、父亲或母亲吸烟、控制情绪较困难、有饮酒史、近1年内经历过失恋,是中学生遭受校园暴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高中学生校园暴力形势比较严峻,应当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卫雪璐张徐军费高强金岳龙肖月孙艳任露露杨亚明
- 关键词:校园暴力高中生
- 宜兴市某高中学生童年创伤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宜兴市高中学生童年创伤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性,为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童年创伤问卷(CT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某高中≥16岁学生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童年创伤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学生童年创伤4个维度的暴露率为5.2%~19.4%;情绪、行为问题6个维度的问题发生率为10.2%~27.4%;女生的情绪症状的问题发生率(13.4%)高于男生(7.0%);男生的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发生率(32.5%和34.2%)均高于女生(20.3%和20.7%);家庭成员数<4学生的多动问题发生率(20.7%)高于家庭成员数≥4学生(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到情感忽视的学生出现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问题的风险较高(OR=2.85、3.07),受到情感虐待的学生出现情绪症状、品行、多动和困难总分问题的风险较高(OR=5.04、2.82、4.87、7.71),受到躯体忽视的学生出现同伴交往问题的风险较高(OR=2.38)。结论情感虐待是情绪、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高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增加,可从政策、环境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和干预措施。
- 蒋晨杨亚明肖月蒋笛
- 关键词:心理行为高中学生情绪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
- 宜兴市中小学生失眠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2月,选取宜兴市4180名中小学生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对失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180名中小学生,有轻度、中度、重度失眠症状的分别有470人(占11.24%)、83人(占1.99%)、22人(占0.53%)。五年级、初三、高三学生失眠占比(1.70%、21.40%、26.43%)为各学段中最高,不同年级、学段学生失眠情况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45、234.51,P值均<0.05)。学生在公布成绩排名时的失眠占比较不公布排名时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5,P<0.05);最近一次期中/期末考试班级排名在50%后的学生失眠占比较50%前的学生更高,不同排名学生的失眠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8,P<0.05)。住校学生的失眠占比总体高于非住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P<0.05)。父母争吵频率越高的家庭,学生出现失眠的占比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0,P<0.05)。结论宜兴市儿童青少年失眠情况在各学段普遍存在,中学生尤为严重,失眠的影响因素来着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多方面。
- 莫晶张俊乔健健王欣王洋陶旭东肖月
- 关键词:失眠影响因素
- 宜兴市2014-202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宜兴市2014—202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4—2020年宜兴市18个乡镇、街道不同地区、年龄和职业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20年发病高峰和次高峰集中于3—8月。男性平均发病率(59.24/10万)明显低于女性(64.8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1)。0~2岁、26~30岁、66~70岁人群发病数占比分别为11.57%、8.26%、7.51%。农民、工人、离退人员、散居儿童和学生人群发病数占比为86.53%。1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均由诺如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呕吐(90.02%),恶心(64.71%),腹痛(57.80%),腹泻(49.87%),发热(27.62%)。其他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发生率男性(4.68%,219/4680)比女性(3.48%,172/49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1)。结论宜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有季节性特征和性别差异,婴幼儿、学生和老年人是重点关注人群。
- 王莉杨亚明蒋晨张华君周建刚肖月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疫情诺如病毒
- 中学生焦虑失眠和家庭亲密度与网络成瘾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失眠和家庭亲密度在网络成瘾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在江苏省宜兴市选取3026名初、高中学生,利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进行调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焦虑、失眠和家庭亲密度在网络成瘾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结果NSSI行为与网络成瘾(r=0.24)、失眠(r=0.28)和焦虑(r=0.27)均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r=-0.23)呈负相关(P值均<0.01)。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CFI=0.999,TLI=0.978,RMSEA=0.030)。焦虑(中介效应值为0.12,95%CI=0.08~0.18)和家庭亲密度(中介效应值为0.08,95%CI=0.03~0.13)构成单独中介效应;焦虑和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14,95%CI=0.10~0.20)、家庭亲密度和焦虑(中介效应值为0.05,95%CI=0.03~0.07)、家庭亲密度和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05,95%CI=0.03~0.07)以及家庭亲密度、焦虑和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06,95%CI=0.04~0.08)构成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4.9%,10.1%,17.5%,6.0%,5.6%,7.1%。结论焦虑、失眠和家庭亲密度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NSSI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学校和家庭应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减少NSSI的发生。
- 刘芳妒杨亚明肖月蒋炫励王晓宇盛佳婷李敏辉苏立燕马俊张徐军
- 关键词:成瘾自我伤害行为
- 2019年宜兴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监测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宜兴市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指标,编制寿命表,计算心脑血管疾病对期望寿命的损失程度。结果2019年共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7539例,发病率698.26/10万,标化率344.79/10万;死亡1023例,死亡率94.75/10万,标化率43.13/10万。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脑卒中为主,分别占发病、死亡总数的91.83%、69.89%。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发病率(579.15/10万)最高,脑内出血死亡率(27.88/10万)最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从45岁、死亡率从65岁以后快速上升,均至≥85岁组达到最高(4942.71/10万、1673.14/10万)。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平均期望寿命损失为1.30岁,男性为1.27岁,女性为1.32岁。结论宜兴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为重点人群,应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 任露露杨亚明肖月孙艳闵艺璇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