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腾
- 作品数:2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 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加温组患者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使用输液加温仪持续输液加温,温度设置为4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时的鼻咽温、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加温组T2、T3、T4时的鼻咽温、ScvO2均较对照组高(P<0.05),ABL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寒颤、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评分(RS)更低、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术中输液加温可保证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良好组织氧合灌注,有利于快速麻醉复苏,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及躁动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 杨雪莹张雪荣徐永腾
-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组织灌注麻醉苏醒期
- 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依达拉奉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内容将Balb/C成年雄性小鼠(6—8w,20-22g体重)分为正常组(C),照射组(R),照射并依拉达奉治疗组(E)。R组和E组小鼠接受30Gy X—ray全脑照射,...
- 唐亚梅付茹莹许鹏飞徐永腾吴榕
- 关键词:依达拉奉放射性脑损伤
- 文献传递
- 放射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及相关信号机制研究
- 目的 1.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探索放射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机制,为调控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1.动物实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吞噬抑制剂组...
-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
- P2X7介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 研究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课题分两部分:(1)病人数据采集: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入组放射组,将同期收治的放疗...
-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
- P2X7介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研究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病例数据:2010.10-2012.3月确诊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入放射组,放疗后无脑损伤的患者入放射对照组,将临...
-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研究P2×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分两部分:①病人数据采集: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入组放射组,将同期收治的放疗后未出...
- 唐亚梅徐永腾许鹏飞吴榕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旁分泌小胶质细胞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P2X7介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正>目的研究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分两部分:①病人数据采集:收集病人分为放射性脑损伤组,放射对照组,以及其他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脑脊液标本并测定ATP和炎症因子...
-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旁分泌小胶质细胞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P2X7介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 研究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病例数据:2010.10-2012.3月确诊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入放射组,放疗后无脑损伤的患者入放射对照组,...
-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
- P2X7介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功能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 研究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旁分泌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课题分两部分:①病人数据采集: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入组放射组,将同期收治的放疗后未...
- 唐亚梅徐永腾许鹏飞吴榕
- 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急诊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灌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TAPB)联合全身麻醉对急诊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灌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2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急诊开腹胃肠道手术ASA分级Ⅰ或Ⅱ级60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0~65岁,平均(48.1±4.1)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TAPB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30例。TAP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对照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入室后、切割皮肤、分离肌肉层和分离壁层腹膜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2)组织灌注情况:手术开始时(T0)、手术开始1 h(T1)、手术开始2 h(T2)、术毕(T3)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水平。(3)手术相关结局:术中麻醉药物(七氟烷、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用量,术后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曲马多用量。记录并统计TAPB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TAPB组切割皮肤、分离肌肉层和分离壁层腹膜时MAP、HR更平稳,术中T1[(75.9±4.5)%比(73.1±3.2)%]、T2[(75.4±4.6)%比(72.8±3.3)%]、T3[(74.7±4.4)%比(71.5±3.5)%]时ScvO2水平更高,术中T3时ABL水平更低[(0.8±0.4)mmoL/L比(1.2±0.4)mmoL/L];且术中七氟烷[(52.4±7.9)mL比(61.6±10.4)mL]、瑞芬太尼[(1.7±0.4)mg比(2.6±0.5)mg]、去甲肾上腺素[(0.8±0.3)mg比(1.4±0.5)mg]、阿托品[(0.2±0.1)mg比(0.4±0.2)mg]以及术后曲马多[(127.4±32.6)mg比(252.3±62.5)mg]用量更少,术后2 h[(2.4±0.6)分比(3.8±1.0)分]、24 h[(2.0±0.5)分比(2.5±0.7)分]的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未发生TAPB相关并发症。结论
- 杨雪莹尹小清徐永腾
-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组织灌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