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万成

作品数:4 被引量:9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证券
  • 2篇中国证券
  • 2篇投资者
  • 2篇基金
  • 2篇机构投资者
  • 2篇股票
  • 1篇对外净资产
  • 1篇信息模式
  • 1篇正反馈
  • 1篇正反馈交易
  • 1篇证券分析
  • 1篇证券分析师
  • 1篇证券投资
  • 1篇证券投资基金
  • 1篇中国证券分析...
  • 1篇中国证券投资
  • 1篇中国证券投资...
  • 1篇失衡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杨万成
  • 2篇张宗新
  • 1篇李志洋
  • 1篇韩永超

传媒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情况
  • 1篇投资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声誉模式抑或信息模式:中国证券分析师如何影响市场?被引量:81
2016年
证券分析师能否通过挖掘基本面信息减少市场信息非对称性,以"研究创造价值"引导市场理性投资,成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构建券商研究报告信息量化指标为基础,从证券分析师声誉和挖掘基本面信息出发,探索了中国证券分析师影响市场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控制声誉因素的影响,分析师能通过信息模式直接影响市场;剥离基本面信息,新财富分析师通过声誉模式产生了更大的市场反应;(2)对于影响两种模式的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增强了声誉模式和信息模式的作用;基金持股增强了信息模式而未提高声誉模式的作用;(3)基于一致预期组合分组检验,声誉模式通过卖空组合而非买入组合产生了价值;而信息模式通过买入组合和卖空组合均能创造价值。
张宗新杨万成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
跨期平滑还是风险分散?——对中国对外净资产“估值效应”的再考察被引量:5
2016年
Gourinchas&Rey(2005)提出,衡量一国经济外部失衡要考虑资产"估值效应",而学界对估值效应起因的理解包括"跨期平滑消费"和"风险分散"两种思路,各自对应了可预期、未预期的估值效应。本文阐述了估值效应对外部均衡的调节机制,评价了两类估值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中,本文根据中国样本数据估算外部失衡指标,并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与方差分解方法,具体展现了外部失衡的调节模式。本文发现,2010年之后未预期估值效应对外部失衡的影响增加,且未预期估值效应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确实可能存在风险对冲的关联。同时,外部失衡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冲击规模不断减小。上述实证结果说明,意愿结售汇制度一定程度上使货币供给对外汇储备存量变动的敏感性降低;同时,估算并理解"未预期估值损益",应成为货币当局应对"外部失衡"的一项重要工作。
韩永超杨万成
关键词:估值效应SVAR模型
机构投资者正反馈行为如何影响股票市场?——基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反馈行为的经验证据
2015年
本文从基金正反馈行为出发,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拓展了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对市场冲击的作机制。通过创新性引入正反馈行为变量,对中国新兴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正反馈行为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探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非理性行为背后的驱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使用2003-2013年基金持股数据,使用分组统计和动态面板模型的方法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交易存在显著的正反馈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基金正反馈与投资者情绪存在正向关联,投资者情绪强化了基金正反馈效应并加剧市场波动性冲击。
张宗新杨万成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正反馈交易投资者情绪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波动的影响——基于基金持股及其变化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稳定市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2000年一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的样本,从持股比例及其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波动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基金持股比例会增加下一期的股票波动,而基金的增持则会减小下一期股票波动。此外,本文发现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本研究为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志洋杨万成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基金股票波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