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体育服务于生活而非健康第一
- 2013年
- 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呢?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学生的需要。人活着,总想活的更好。教育能够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体育能够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健康,看上去很写实,实则是一个务虚的概念,它在更多的时候理解为身体机能、状态的一种平衡,我们不能贸贸然说体重50kg就是瘦,70奴就是胖,或者是800m跑3min健康,跑5rain不健康,等等。
- 陆炎
-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体育服务800M跑身体机能
- 2007年江苏省健美操锦标赛参赛状况的分析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省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伍的调查发现,此项赛事项目设置接轨全国,突出自身特点;我省健美操参赛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以南京地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参赛男女运动员比例逐渐增大,高校达到1:1.72;院校组以体育院系参赛为主,普通院校参与较少;青少年后备人数充足.
- 陆炎
- 关键词:健美操
- FIG国际评分规则视角下的竞技健美操美学探析被引量:3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归纳法从FIG国际评分规则的变化对竞技健美操发展的影响动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竞技健美操的"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感之美、创新之美、难能之美、和谐之美以及无瑕之美,而首要特征表现为无瑕之美.
- 陆炎
-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美学
- 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障碍与困难:论体育与高考的不融性被引量:5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肯定体育纳入高考科目这一做法的前提下,分析了因传统文化"重文"、选拔机制单一、体育自身多元等方面造成的体育与高考不相融的可能。研究认为,需从文化认识与教育观念的改观、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以及学校体育自身的定位进行对策研究和探讨,以促进"高考加试体育"健康的发展。
- 陆炎
- 关键词:加试体育高考学校体育
- 小团体队形编排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考核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健美操"小团体队形编排"教学考核方法与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考核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团体队形编排"考核方法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增加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加强了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地改变纯技术教学的现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 陆炎
- 关键词:健美操小团体
- 谈健美操“互动式开放”教学模式
- 2005年
- “互动式开放”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健美操教学的氛围中,能投入更多的激情,对于树立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意识有着更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和应用,多种渠道的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陆炎
-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
- “体教结合”尤须强调两点价值观——林书豪现象的教育学解读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2年
- "体教结合"是为了促使竞技体育向学校教育的完美融合,最终实现共赢以至多赢的愿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理念为此提供了根基,而两者的结合,在认识上需要进一步强调"竞技体育育人"和"技术促进健康"这两种价值观。
- 陆炎张彪
- 关键词:体教结合
- 当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环境的视角,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利环境,旨在指导高校把握历史机遇,为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后续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 陆炎
- 关键词:高校竞技体育
- 对比分析南京市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
- 2008年
- 通过对2007年江苏省健美操锦标赛部分参赛单位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南京市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根据队员训练地点的不同可以大致归纳为校内培养、校外培养以及校内校外培养相结合这三种方式,并以校内培养为主,而每一种方式在发挥其功用的同时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 陆炎
- 关键词:健美操
- 浅谈南京高校健美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006年
- 这几年来,南京高校健美操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表现在竞技项目的整体水平,但应扩大招生面,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推广健美操运动,增加参与面,建议多组织各高校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特别是带队教师的业务培训,增进交流,以促进健美操事业快速发展.
- 陆炎
- 关键词:南京高校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