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堆石
  • 3篇地基
  • 3篇堆石坝
  • 3篇石坝
  • 3篇面板堆石
  • 3篇面板堆石坝
  • 2篇地基处理
  • 2篇渡口
  • 2篇趾板
  • 2篇大坝
  • 1篇挡土
  • 1篇挡土墙
  • 1篇导流
  • 1篇导流洞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设防
  • 1篇动水
  • 1篇堆石坝设计
  • 1篇堆石料
  • 1篇溢洪

机构

  • 9篇湖北省水利水...
  • 1篇武汉志宏水利...

作者

  • 9篇杨晓明
  • 2篇梁谦
  • 1篇张世侃
  • 1篇黄继平
  • 1篇万志刚
  • 1篇张斌
  • 1篇姚晓敏
  • 1篇崔金秀

传媒

  • 5篇水利规划与设...
  • 3篇湖北水力发电
  • 1篇葛洲坝集团科...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瓦屋溢流面板堆石坝设计
2007年
在红瓦屋溢流面板堆石坝设计中,根据对大坝沉降和变形的分析,改进了接缝止水结构,采用细料填筑及合理的碾压参数,优化陡槽承接形式及施工方案,因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彭贤斌梁谦杨晓明
关键词:坝体变形锚固
老渡口导流洞设计与施工支护
2009年
老渡口导流洞将闸室段设置在洞中部强度较高的灰岩段,利用水压平衡减少进口碳质页岩段衬砌厚度。进口段穿越吴家坪组P2W碳质页岩,褶皱发育,显示了强烈的应力释放,碎硝岩类层间几乎无凝聚力,而硬岩位于洞的左下半部洞底,采用管棚注浆法施工,其间多次塌方冒顶;出口段岩层完整,取消衬砌,于2007年底成功截流。
孙向楠薛伟崔金秀杨晓明
关键词:管棚注浆导流洞
小溪口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和实践被引量:1
2003年
小溪口水电枢纽,河床左半部为灰岩地层,右半部为页岩地层,右岸有一“鹅颈”式灰岩山脊伸向河道中部,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枢纽工程总体布置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质条件有利的一面,避开了不利的一面。在施工中,对原设计作了如下的调整:采用虽然大颗粒很少但级配良好的主堆石料,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控制细颗粒(d<0.1mm)的含量,堆石仍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面板混凝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外加剂——WHDF,提高了抗裂能力,保证了面板不裂缝;根据河床左、右岸地层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渗结构;由于未能按原设计时间截流,重新安排了渡汛方式和工期。最后,对不同规模的面板堆石坝枢纽的导流、渡汛方式和工期安排提出了见解。
张世侃杨晓明
关键词:主堆石料
强风化地基上的小溪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设计与地基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小溪口面板堆石坝左右坝肩分别位于倾倒崩塌体与强风化地基之上 ,趾板跨越 2 0多层软硬相间、渗透性能各异的地层 ,且左岸地表高程低于高程 2 0余米 ,在枢纽布置上采用高档墙弥补不足 ,用长趾板跨越倾倒崩塌体 ;右岸狮子包地段采用齿槽加防渗板 (6 +X) 型式 ,狮子包以上采用平顺式 (6 +X)趾板加防渗板对强风化岩体进行处理 ,以避免大开挖。右岸的残积土、强风化硅质炭质岩、粘土岩的帷幕设计与施工 。
杨晓明张斌黄继平曾国华何成华
关键词:地基处理
大溪口大坝右岸板地基强风化层水泥灌浆
2001年
针对小溪口大坝右岸强风化的地质条件,采用单一水泥灌浆的处理措施,本文介绍右岸试验块和延长段帷幕灌浆的设计,施工工艺,并对灌浆效果进行分析。
梅运生杨晓明
关键词:帷幕灌浆水泥灌浆大坝
白沙面板堆石坝大坝剖面优化设计
2007年
本文介绍了在白沙面板堆石坝的大坝设计中,采用三种不同岩石填料的分区剖面,通过E-B二维选优,三维印证,使白沙水电站的溢洪道开挖软岩料得以合理利用,比纯硬岩料筑坝节约投资约1020万元(此处不计硬岩料场运距)。
杨晓明万志刚蒋俊李丽波
小溪口电站溢洪道设计简述
2003年
简述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小溪口溢洪道的结构布置。闸室采用闭合刚架结构 ,并将山体作为结构体的一部分 ;进口段右翼墙底部采用壁板式锚杆挡土墙 ,右翼墙上部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泄槽岸墙亦采用壁板式锚杆挡土墙 ,以降低工程投资。
杨晓明姚晓敏
关键词:溢洪道刚架结构闸室
小溪口面板堆石坝设计与施工的技术特点
2006年
小溪口面板堆石坝左右坝肩分别位于倾倒崩塌体与强风化地基之上,且左岸地表高程低于坝顶高程20余米,在枢纽布置上采用高趾板弥补不足,用平顺式长趾板跨越左岸倾倒崩塌体,在右岸狮子包地段采用齿槽加防渗板(6+X)*型式,狮子包以上采用平顺式(6+X)及(X+6)趾板加防渗板对强风化岩体给予处理,以避免大开挖。小溪口面板堆石坝趾板跨越20多层软硬相间、渗透性能各异的地层,导致每段灌浆都是结合生产性探索施灌以调整孔排距及压力大小,并在工艺上不断改进,而右岸的残积土、强风化硅质炭质岩、粘土岩的帷幕设计与施工,拓宽了面板堆石坝建设新的领域,由此,成为《混凝土面板坝设计规范》(SL228--98)奠基工程。
周平记梁谦杨晓明
关键词:地基处理
动水中成槽施工的老渡口钢筋混凝土防渗墙被引量:1
2007年
老渡口工程在基础防渗墙施工中,受到河流、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施工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河流水位高、流量大,经常受到洪枯差数千倍的洪水侵袭、导流洞又不具备过流条件下,在动水中左右岸分段进行防渗墙施工非常艰难。
汪能赵善敏赵蕊杨晓明
关键词:防渗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