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慧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绘画
  • 3篇清代
  • 3篇晚明
  • 3篇画谱
  • 2篇书籍插图
  • 2篇画史
  • 2篇绘画史
  • 2篇绘画史学
  • 2篇版画
  • 1篇道教
  • 1篇德化窑
  • 1篇遗忘
  • 1篇以人为中心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博物馆
  • 1篇油画
  • 1篇原生态
  • 1篇早期油画
  • 1篇章学诚
  • 1篇中国画

机构

  • 10篇上海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信息职业...
  • 1篇江门职业技术...

作者

  • 12篇傅慧敏
  • 1篇冯锦
  • 1篇王慧

传媒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美术观察
  • 2篇装饰
  • 1篇美术
  • 1篇美术学报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耀县南庵元殿壁画《朝元图》的图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陕西耀县南庵元殿壁画是保存至今的三铺珍贵的道教《朝元图》壁画之一,本文通过比较美术史上多幅《朝元图》的图像差别,综合建筑年代、绘画风格、史料为其重新断代,并考证壁画中的道教神祗身份,同时通过对南庵元殿壁画的图像学考察分析同一题材“朝元”的绘画模式在不同宗教环境、文化背景下意义与内涵的转变。
傅慧敏
关键词:朝元图道教
遗忘与强调:美术史上对李铁夫的书写被引量:1
2019年
美术史上所书写的中国早期油画家李铁夫的形象在20世纪40年代已大致定型,呈现出'年高德劭''辛亥革命元老''东亚画坛巨擘''最早的油画留学生'等主要特征。这些标签式的特征与目前可见的史料缝隙中所浮现的李铁夫轮廓存在一定差距,其人物形象在社会接受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部分被历史所遗忘?哪些部分得到了强调?历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通过梳理李铁夫的交游圈,分析其年龄与留学经历,追问'东亚第一画家'该类评价的宣传发生情境来说明李铁夫的人物形象建构和社会接受过程,并探讨这种历史书写为什么成为可能。
冯锦傅慧敏
1923年哈佛艺术博物馆藏中国画研究——兼谈爱德华·布鲁斯与黄宾虹的艺术交游被引量:1
2024年
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的中国画收藏中,1923年受捐的爱德华·布鲁斯(Edward Bright Bruce,1879—1943)[1]的藏品是其最为主要的部分。值得关注的是,该收藏家与黄宾虹相交匪浅,并同时具有收藏家、艺术家、罗斯福新政时期公共艺术项目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本文梳理布鲁斯中国画藏品成为哈佛艺术博物馆重要东方馆藏的历史报刊评述、相关展览事件,兼述黄宾虹对其的影响,以哈佛艺术博物馆的中国画收藏为例,探究20世纪美国对中国画的审美认知和收藏研究的历程。
傅慧敏傅慧敏
清代绘画史学的新解读——兼论中国古代画史写作中的“评价”与“考证”
2017年
在以往研究中,明清画学文献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故研究清代绘画史学,要在将绘画史籍从大量画学著述中抽离出来的同时,将清代画学与明代画学尤其是清代绘画史学与明代绘画史学区分开。清代绘画史学形成对作品极大关注的局面,对画面内容、纸绢长短、题跋印章等记载的详尽超越前代,书画鉴定与考证的风气亦远胜前代。对作品的鉴赏取代以往对画家的品评,成为清代画史著述的重心,对画家高下的"评价"转变为对作品"考证"的重视,成为有清一代绘画史学的基本特征。这种重视资料整理、考证的特征,与画史写作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
傅慧敏
关键词:清代绘画史学
晚明版画中的“粉本”——以万历年间《顾氏画谱》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17世纪初在杭州出版的《顾氏画谱》,首次以版画形式复制历代名家之绘画,对当时传世之"粉本"进行采用与选择;另一方面《顾氏画谱》自身又作为"粉本",其图像形式与创作的观念在版画世界中被大量地复制传播。此外,万历后期,对于追摹粉本的热衷成为当时版画创作的风气。本文以《顾氏画谱》为中心,针对晚明粉本的问题进行探讨。
傅慧敏
关键词:画谱粉本手绘
清代绘画史学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2010年
清代绘画史籍数量颇丰,远远超过了前代所有绘画史籍的总和,但是清代绘画史籍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它不仅仅表现为南北区域的差异,也表现为南方各省地域特色极为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清代绘画史籍几乎集中于南方,大量的绘画史籍作者均为江浙人。在南方各省中,江苏位居首位、浙江其次。
傅慧敏
关键词:绘画史学清代史籍不平衡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被引量:1
2012年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之美"以美为角度出发,又突破了审美的话题,所言之美是生态时代的美学号召和话语。本文从人文精神与文化身份、对传统中国和西方园林景观艺术的批判性发展、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原生态"景观设计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倡导充分尊重自然的生态美学和"天-地-人和谐"的景观设计理念。
王慧傅慧敏
关键词:景观设计原生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清代绘画史学分期特色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清代绘画史学是传统绘画史学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向近现代绘画史学过渡的时期,在这近300年的时间范围中,画学著述的数量相较前代剧增,据统计是此前历代画学著述总数的二十多倍。与画学领域极大丰富相关的是,绘画史学亦呈现出十分丰富复杂的面貌,并由于朝代变迁、学术氛围、史学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著史内容、写作方式与治学方法等方面均形成了前后不同的特点,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发展脉络与分期特色。
傅慧敏
关键词:文化政策书画收藏考据
清代绘画史学的主要特点与成因被引量:4
2009年
章学诚曾言:"整辑排列,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真正的史学家必定不会忘怀"现实生活",其史学研究也必定依存于一定的时间、空间,清代的绘画史学研究亦然。本期择刊《清代绘画史学的主要特点与成因》一文与读者交流。既然历史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那么,成功的史学研究也总会跃动着生命的光彩。龚产兴的《〈风尘三侠〉独具匠心》一文,即以任伯年人物画中的某类题材入手,分析和描述了画家生活的时代情景及其内心的真实情感。此外,另择有关"竹刻艺术"和"水墨艺术"的两篇文章,则是以当代视角观察民间艺术和精英艺术之所得。
傅慧敏
关键词:史学家绘画清代史学研究以人为中心章学诚
明代德化窑瓷塑特色暨成因探析——以“瓷圣”何朝宗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明代德化地区,向以净白莹润的白瓷雕著称,其中尤以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瓷圣"何朝宗的瓷塑闻名海内外。本文从对何朝宗的生平考证、艺术风格形成的多方面的渊源、独创的渡海观音样式以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通传播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并分析以何朝宗陶瓷雕塑为代表的明代德化瓷塑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就与影响。
傅慧敏
关键词:白瓷何朝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