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畅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献血
  • 8篇献血者
  • 6篇血站
  • 6篇血站质量
  • 6篇无偿
  • 6篇无偿献血
  • 5篇血站质量管理
  • 5篇无偿献血者
  • 3篇血站质量管理...
  • 3篇确证
  • 3篇内部质量审核
  • 3篇回顾性分析
  • 3篇HIV初筛
  • 3篇采血
  • 3篇初筛
  • 2篇单采
  • 2篇单采血小板
  • 2篇新鲜冰冻血浆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学干预

机构

  • 21篇贵州省血液中...

作者

  • 21篇谭畅
  • 14篇唐飞
  • 11篇陈文霞
  • 5篇张玉敏
  • 2篇陈小明
  • 2篇詹琳
  • 2篇崔欣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2014中国...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医学采血用高温消毒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医学采血用高温消毒箱,包括箱体、带扣、箱带、万向轮、高温消毒柜、低温灭菌柜、托架、消毒托盘、加热板、试管架和低温杀菌器,所述该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为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四角处使用固定螺栓分别固定连接...
谭畅陈文霞唐飞
文献传递
心理学干预献血者晕血晕针反应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提高献血服务工作质量,防止献血者发生晕血、晕针及并发症,对献血者晕血、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等心理咨询技能对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晕血、晕针情况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晕血、晕针的原因分析,针对性的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学习放松、转移注意力等心理干预方法。结果36例以往有晕血晕针反应的献血者无1例发生晕厥,14例虽略有不适,但无需做特殊处理可以完成献血过程。结论针对献血者出现晕血晕针的献血反应,进行必要有效的心理学干预,能够帮助献血者控制自己的恐惧,使整个献血过程更加轻松,进而提高献血服务质量。
谭畅郑祥顺
关键词:晕针反应献血过程心理干预方法系统脱敏
3种制备流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Ⅷ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制备流程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含量. 方法:将抽检的新鲜冰冻血浆根据制备流程的不一样分为3组,第1组经去白细胞过滤器后的新鲜冰冻血浆,第2组常规制备,笫3组室温保存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新鲜冰冻...
陈文霞谭畅唐飞张玉敏陈小明申俊锋
关键词:冰冻血浆
文献传递
无偿献血者HIV初筛检测策略及确证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HIV初筛检测策略,通过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结合确证试验结果,全面评估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14年5月-2015年7月初筛呈反应性样本,分...
谭畅唐飞张玉敏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初筛检测HIV
文献传递
贵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异常与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该指标在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也是血站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探讨献血者ALT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肝炎指标是否有相关性,笔者对本中心106246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申俊锋唐飞陈文霞谭畅郑祥顺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抗-HCVHBV-DNAHCV
3种制备流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Ⅷ的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制备流程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方法将抽检的新鲜冰冻血浆根据制备流程的不一样分为3组,第1组经去白细胞过滤器后的新鲜冰冻血浆,第2组常规制备,第3组室温保存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新鲜冰冻血浆,用血凝仪检测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这3组不同制备流程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分别是:(0.93±0.16)IU/m L、(1.15±0.48)IU/m L、(1.07±0.49)IU/m L,均符合国家标准(FⅧ≥0.7 IU),FⅧ合格率分别为91.7%、93.9%、87.2%,均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并经过统计学分析,3种制备流程无差异。结论 3种制备流程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陈文霞谭畅唐飞张玉敏陈小明申俊锋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
贵阳市2013-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方法:采用穿越血液管理系统对贵阳地区2013-2014年151 783人次献血者的统计变量,包括血型、性别、年龄、职业分布及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18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献血者血型A∶B∶O∶AB为3.8∶3.2∶4.6∶1,男女比例为1.1∶1,年龄为18~4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汉族和不明职业者及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结论:贵阳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呈现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良好局面。
申俊锋詹琳唐飞陈文霞谭畅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者招募
MCS+UPP和LDP程序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MCS+血细胞分离机由少白细胞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升级至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前后血小板的采集效果,研究程序升级后采集血小板的质量及献血者安全。方法:通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选择分别采用LDP和UPP采集的8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程序采集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以及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包括全血处理量、采后血小板计数、采集时间、ACD-A用量、1 h血小板采集量、采集效率以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献血者在采集前全血容量、血细胞比容(HCT)、采前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采后血小板计数与LDP采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采集全血处理量、UPP采集时间、UPP ACD-A用量、UPP 1 h血小板采集量及UPP采集效率与L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P采集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L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P与LDP比较,通过升级采集模式,缩短了采集时间,提高了血小板收集效率,降低了献血不良的发生率。程序升级后各采血机构需要依据当地献血人群的具体情况及采集结果设置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相关参数,才能使升级后程序达到最佳采集效能,进一步提升献血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谭畅崔欣周远徐洁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2013-2014年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CV检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2013~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抗-HCV阳性情况,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及预防和控制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贵阳地区151 783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和抗-HCV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2013~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抗-HCV血清学阳性率0.23%,以初次献血的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在校学生、军人和农民居多,血型、性别、文化程度和民族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CV阳性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和TP阳性有相关性,与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血液安全,应加强对献血者征询与检查,采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血液检测,建立和扩大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申俊锋陈文霞唐飞谭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
监控和持续改进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018年
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监控和持续改进的作用,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采供血和相关服务部门的质量监控工作。监控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质量差错可能造成的后果,持续改进中确保血液质量,使血站质量体系达到符合性和有效性。方法:1.监测质量目标完成情况;2.日常质量监控巡查;3.内部质量审核;4.年度管理评审;5.综合趋势分析。结果:通过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综合评估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尽可能减少质量差错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实现以人为本,从“事后把关”向“事先预防”,建立长效监控和持续改进管理机制,使血站质量体系建设稳步进行。
谭畅
关键词:血站质量体系建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