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彦
- 作品数:20 被引量:23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高等学校教师热情的认知与传递——基于广西地区十所院校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热情被认为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是保证教师有效率地完成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文章就高等学校教师热情的认知与传递问题对广西地区的十所院校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热情的行为体现存在认知差异,教师对自身热情程度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同;高等学校教师热情遵循"教师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的传递机制,在教师热情向学生学习成绩的传递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应当纠正教师的行为偏异,使教师的热情有效地被学生感知。
- 袁伟彦曹海斌
- 城镇化、人力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城镇化与人力资本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内在机制,然后利用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它们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数量关系。结果发现,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提高总体上推动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提高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作用很大;但在东部地区,由于高素质劳动力流失,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提高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弱得多。因此,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加大针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 袁伟彦
- 关键词:城镇化人力资本农村居民收入
-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实现路径——基于合成控制法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文章选取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准自然实验检验新通道建设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及实现路径,结果发现:2017年8月合作推动新通道前身“南向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广西、贵州和甘肃的经济增长,但对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更稳定、持续性更强;新通道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存在明显地区差异,除了通过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共同路径外,对于广西的影响还体现在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增长,对于贵州的影响则包括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效率提升,而对于甘肃,这两种路径的作用都不明显。根据上述检验结果,文章提出了充分释放新通道建设经济增长效应的建议。
- 袁伟彦刘添天方柳莉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9
- 2015年
- 利用2005—2012年度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构成加速增长,但是作用大小与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由农业发展与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当前不仅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还要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重视农业现代化,在大力发展省会和大城市的同时切实加强中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就地城镇化。
- 袁伟彦周小柯
-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居民收入面板数据
- 产业转移视角下中国城市分工的空间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利用2004—2020年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分工的空间关系并构建空间OD模型检验城市分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产业分工存在显著的网络自相关特征,且相较于转入地网络自相关性,产业转出地网络自相关性对分工的影响更强,而转出地—转入地网络自相关性对分工的影响为负;②城市产业分工的网络自相关强度与产业转移“城市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关,也具有产业特征和时间阶段性,东、中部地区内部及相互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之间产业分工的网络自相关性更突出,空间流动性强产业及2012年以前城市产业分工的网络自相关性也更明显;③城市产业分工由多种因素驱动,空间距离、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储备、环境规制、能源消费结构、金融约束、创新能力等都会影响城市分工并存在溢出效应。因此,识别城市产业分工格局、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应关注产业转移及其网络依赖关系所产生的非对称影响。
- 黎文静袁伟彦
- 关键词:产业分工产业转移
- 生猪养殖户高架网床猪舍使用表现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两县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广西东南部两个县为样本,探讨生猪养殖户使用高架网床猪舍的行为表现并利用多元Log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高架网床猪舍使用行为上表现"非常积极"、"积极"和"不积极"的生猪养殖户分别占27.7%、30.1%和42.2%;经济利益追求、环保压力及由此激发的环保自觉是养殖户使用高架网床猪舍的两个动力来源;户主受教育年限增加、环保压力、政府资金扶持和乐观的市场价格预期有利于激发养殖户使用高架网床猪舍,经营时间较短和专业化经营的养殖户,其行为表现也更积极,而经营规模过小则是制约养殖户使用高架网床猪舍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若干推动农户经营生产技术转型升级的建议。
- 袁伟彦
- 关键词:生猪养殖户LOGIT模型
- 教师热情问题研究进展及启示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热情是教师开展有效率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教育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学术文献,详细述评与教师热情相关的概念、度量、产生与约束因素,以及教师热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机制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教师热情的潜在作用并有效地发挥这些作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袁伟彦
- 中国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脱钩效应——基于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的分解和测算被引量:34
- 2022年
-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1)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2)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 袁伟彦方柳莉罗明
- 关键词:工业碳排放LMDI分解法状态空间模型
- 交通、教育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演基于理论分析, 利用2005-2012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 公路密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 但这种效应表现出门槛特征和非对称性; 受教育程度与公路密度的交叉项对农村居民收入也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而且, 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利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 但在交通条件不同的地区作用大小有差异; 劳动力负担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随公路密度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而变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表明,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发展在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上具有互补、协同效应, 其作用机制是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转移和劳动配置优化创造有利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 袁伟彦周小柯
- 关键词:教育农村居民收入面板数据
- 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分析城镇化和农业保险发展之间关系,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不同发展模式的城镇化对于促进农业保险需求有着不同的影响,由非农业发展和非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农业保险发展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因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模式而表现出区域差异。因此,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巨灾风险机制建立及财政支持力度应结合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进行调整。
- 王国军赵小静袁伟彦
-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保险固定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