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洁

作品数:51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4篇支气管
  • 14篇气管
  • 13篇支气管上皮
  • 13篇支气管上皮细...
  • 13篇人支气管上皮
  • 13篇上皮
  • 13篇上皮细胞
  • 13篇气管上皮
  • 13篇气管上皮细胞
  • 12篇人支气管上皮...
  • 10篇细胞恶性转化
  • 10篇恶性
  • 10篇恶性转化
  • 9篇环氧
  • 9篇甲基丙烯
  • 9篇甲基丙烯酸环...
  • 9篇丙烯
  • 9篇丙烯酸
  • 8篇细胞恶性转化...

机构

  • 19篇北京市顺义区...
  • 17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5篇胡洁
  • 17篇胡在方
  • 17篇周国伟
  • 14篇许建宁
  • 13篇王全凯
  • 8篇董琳
  • 6篇张红梅
  • 5篇谢广云
  • 5篇张志旭
  • 5篇甄国新
  • 5篇孙金秀
  • 4篇周亮
  • 4篇王安娜
  • 3篇王安娜
  • 3篇李学峰
  • 3篇王健
  • 2篇王以燕
  • 2篇杨敏
  • 2篇李瑛
  • 2篇何丽华

传媒

  • 5篇农药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癌变.畸变....
  • 4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损伤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情况,探讨其潜在致癌性。方法 GMA染毒16HBE细胞后,收获不同染毒剂量(4、8、12、16、20μg/ml)、染毒次数(1、2、3次)、转化代数(10、30代)的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在4~20μg/ml剂量范围内,随染毒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3%、6%、7%、11%、14%)升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染毒次数增加,3次染毒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6%、7%、10%)显著增高;转化第10代细胞表现为染色体结构畸变,而转化第30代细胞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结论 GMA能够诱导16HBE细胞染色体畸变,且畸变类型由早期的结构畸变转变为数目畸变。
王全凯李瑛董琳杨敏胡洁孙金秀谢广云许建宁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畸变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表观遗传机制的探讨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简称GMA)作为一种聚合用单体,具有良好的防紫外、耐水和耐热等特性,在树脂、涂料、粘合剂、塑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显示,GMA具有致突变性,并可诱导...
胡洁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DNA甲基化
文献传递
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机制。 方法:...
许建宁王全凯胡洁董琳谢广云孙金秀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16HBE细胞基因表达病理细胞学
2017年—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17年—2019年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2019年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收集767家企业检测资料,检测岗位数为9461个,合格率为91.2%,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矽尘、噪声3年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产规模企业比较,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经济类型来看,集体企业合格率最高,港澳台企业合格率最低。同一经济类型不同年份,除私营企业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企业、外商企业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合格主要是存在煤矽尘和噪声的企业,其中大型企业、港澳台企业不合格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建议加大监管、防控和宣教,保护劳动者健康。
张丽胡在方胡洁周国伟甄国新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
克菌丹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被引量:1
2011年
[方法]16HBE细胞经0.0625~1.0 mg/L剂量的克菌丹染毒,通过观察染毒细胞形态及恶性表型鉴定,检测克菌丹诱导16HBE细胞的转化。[结果]克菌丹转化第30代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对conA凝集敏感性增强,失去贴壁生长依赖性,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裸鼠体内形成肿块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论]克菌丹可直接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该模型的建立为克菌丹对健康损伤效应研究及其评价奠定了基础。
许建宁董琳王全凯胡洁李学峰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化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MT1及MBD1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筛选所得差异基因DNMT1及MBD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在转化第10代(前期)细胞中DNMT1及MBD1基因较同代龄对照细胞表达上调,实时定量PCR进一步确证DNMT1及MBD1基因表达分别上调80.60%、79.10%,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甲基化可能是GMA致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一种机制,DNMT1及MBD1基因可能是多个甲基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下调的关键调控点,其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胡洁王全凯董琳孙金秀谢广云王健许建宁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北京市某白酒制造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某白酒制造企业职业危害情况及职工职业健康检测结果。该企业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现场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和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王安娜李红新周国伟胡洁胡在方张丽
关键词:职业性有害因素
TGF-β信号通路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改变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取经GMA染毒处理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后期(第30代)及相应同代龄对照细胞,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不同时点转化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之间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TGF-β信号通路在转化前期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化后期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相比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现了1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结论: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王安娜董琳王全凯胡洁许建宁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北京市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北京市顺义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汽油共10种。对用人单位行业分布、风险分类、职业病危害企业数及其接触人数的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进行分析,涉及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481家,总接害人数28 574人;以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职业病危害风险主要为“较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噪声、苯、汽油;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提示应加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和防控力度,降低职业病发病风险。
张丽胡在方胡洁周国伟甄国新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克菌丹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克菌丹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染色体损伤的情况。在加和不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S9情况下,克菌丹染毒16HBE细胞后,收获不同染毒时相各剂量组的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在不加S9时,0.0625~1.25mg/L剂量范围内,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72h1次染毒、2次染毒和3次染毒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结构畸变,且随着染毒次数增加,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在加S9时,不同染毒次数和剂量组细胞间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明显差异。克菌丹可诱导16HBE细胞染色体畸变,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许建宁王全凯胡洁李学峰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畸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