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飞虎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营养因子
  • 2篇再灌注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局灶
  • 2篇局灶脑缺血
  • 2篇灌注
  • 1篇单药治疗
  • 1篇蛋白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小脑
  • 1篇电刺激小脑顶...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活化因...
  • 1篇亚群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神经病...

作者

  • 6篇曹飞虎
  • 4篇张中念
  • 4篇宋晓灵
  • 4篇张弟文
  • 3篇董明
  • 3篇黄艳君
  • 2篇罗勇
  • 1篇邹欣
  • 1篇柴震
  • 1篇张艳玲
  • 1篇刘波

传媒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重卒中后
2025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通过动态监测血清中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au蛋白的水平变化,揭示其潜在机制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卒中患者,依据是否伴有OSA分为两组,在卒中后1周、1、3和6个月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认知功能,ELISA检测血清BDNF与Tau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OSA组呼吸暂停-呼吸浅慢活动度指数(AHI)显著高于non-OSA组,LSaO 2和MSaO 2显著低于non-OSA组(P<0.05)。发病后1周、1、3和6个月,OSA组MMSE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non-OSA组(P<0.05);OSA组BDNF水平低于non-OSA组,Tau蛋白水平高于non-OS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DNF水平与MMSE评分(r=0.654,P<0.001)和MoCA评分(r=0.689,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即血清BDNF水平越高。而血清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r=-0.623,P<0.001)和MoCA评分(r=-0.667,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BDNF、Tau蛋白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检测的AUC,两者联合检测对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大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OSA显著加剧了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而血清BDNF水平升高和Tau蛋白水平下降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相关相关机制之一,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赵东梅曹飞虎王丽波黄骏杜雨欣刘倩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AU蛋白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受损脑组织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和小脑顶核假刺激组(I/RFs组)、小脑顶核刺激组(I/RF组)各3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随缺血再灌注后1、3、7、14、21、28天各组侧脑室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 RNA表达。结果光镜下正常脑组织侧脑室和海马区域BDNF m RNA阳性反应较弱,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纹状体内BDNF m RNA表达增加(P<0.05),7天达一小高峰(P<0.01),14天后迅速下降(P<0.01);而缺血/再灌注后再予FNS,I/RF组BDNF m 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7天达到高峰(P<0.01),在海马且BDNF m RNA阳性反应染色更深,部分神经元可见长的突起,状如蝌蚪,维持到14天,然后逐渐缓慢下降,21天时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28天时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FNS能持续上调BDNF m RNA的表达,使其表达更高,高峰延迟。FNS对脑缺血具有较持久的脑保护作用。
黄艳君罗勇张中念曹飞虎董明宋晓灵张弟文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营养因子
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四川省某农村地区癫痫7年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了解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2012年纳入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132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晚60mg/次.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日.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49.4%的患者未规律服药,19.4%的患者从未治疗过,仅31.2%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86.2%的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剂量范围在60~ 150mg/日.服用苯巴比妥第1年有效率68.2%,长期随访发现有效率在第3年达67.3%,并在以后随访中稳定在63%左右.治疗后4个月存在消化道症状、共济失调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轻.结论 农村地区癫痫诊治缺口巨大,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在农村地区加强癫痫患者诊治管理及相关知识普及.
张弟文张中念宋晓灵黄艳君邹欣曹飞虎董明
关键词:苯巴比妥癫痫疗效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PAF、皮质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皮质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ACI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19例),根据1年内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8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另选取同期9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PAF、皮质醇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血清PAF、皮质醇对ACI患者预后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8^(+)和血清PAF、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P<0.05),而CD8^(+)和血清PAF、皮质醇水平则逐渐升高(P<0.05);CD4^(+)和CD4^(+)/CD8^(+)均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CD8^(+)和PAF、皮质醇水平则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CD4^(+)和CD4^(+)/CD8^(+)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D8^(+)和血清PAF、皮质醇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D4^(+)、CD8^(+)、CD4^(+)/CD8^(+)和血清PAF、皮质醇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769、0.860、0.868、0.862,联合预测的AUC为0.975,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A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和血清PAF、皮质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检测对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赵东梅张艳玲刘倩王丽波杜雨欣曹飞虎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皮质醇预后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后循环TIA及脑干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干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46例作为TI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44例作为脑干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健康组,TIA组和脑干梗死组均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BAEP检查,健康体检者在体检时进行BAEP检查,比较3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的潜伏期(IPL)。结果:TIA组BAEP异常率71.74%,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56.82%,健康组BAEP异常率24.49%,TIA组患者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与PL均明显高于TIA组(P<0.05)。结论:BAEP与后循环TIA及脑干梗死存在相关性,并且较为敏感,是优秀的诊断方法之一。
曹飞虎柴震刘波宋晓灵张弟文张中念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梗死
成年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DNFmRNA和bFGF mRNA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mRNA的动态表达。方法将10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每组再于缺血1h后再灌注于1,3,7,14,21,28d六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于相应时间点同步观察。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3,7,14,21,28d缺血侧海马BDNF mRNA和b FGF mRNA表达。结果正常海马区可见少量BDNF mRNA和b FGF mRNA的阳性表达。BDNF mRNA阳性反应主要集中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以及CA2、CA3中的锥体细胞胞浆中,b FGF mRNA主要位于海马锥体细胞层、CA1、CA2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海马BDNF mRNA表达增加,主要见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缺血/再灌注后1d时BDNF mRNA阳性反应即有增多,3d时达到高峰(P<0.01),阳性产物染色较深,7d后迅速下降(P<0.01),28d时接近正常水平。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海马可见b FGF mRNA的强阳性表达,1d时开始增加(P<0.05),3d即达一小高峰(P<0.01),7d开始下降,21d时明显下降,28d时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可上调BDNF mRNA和b FGF mRNA的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黄艳君罗勇张中念曹飞虎董明宋晓灵张弟文
关键词:海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