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红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医院感染
  • 6篇干预
  • 4篇耐药
  • 3篇目标性监测
  • 3篇儿童
  • 3篇干预措施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源
  • 2篇血源性
  • 2篇血源性职业暴...
  • 2篇源性
  • 2篇三级甲等
  • 2篇耐药菌
  • 2篇多重耐药
  • 2篇多重耐药菌
  • 2篇多重耐药菌感...
  • 2篇杆菌
  • 2篇ICU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遂昌县人民医...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昆明市妇幼保...

作者

  • 16篇汤红芳
  • 9篇王进
  • 9篇花静
  • 8篇王文阳
  • 4篇李家斌
  • 2篇石光顺
  • 2篇程桂莲
  • 1篇张霞
  • 1篇李佳
  • 1篇朱进秋
  • 1篇罗维真
  • 1篇张静
  • 1篇郭芳
  • 1篇朱慧玲
  • 1篇王启斌
  • 1篇王渊
  • 1篇胡开明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方法对2015年1-6月入住ICU的13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8例、24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8.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1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0.8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61%;高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和长时间住院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加强高危患者管理是防控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花静李家斌王文阳王进汤红芳王渊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干预策略
2010~2013年某医院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4 851份行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采用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采用药敏分析系统对阳性标本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情况。结果 14 851份临床标本,阳性标本数为3 665份,阳性率为24.68%。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夫西地酸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结论临床标本分离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呈耐药趋势。临床应遵循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王文阳石光顺胡开明花静汤红芳王进
关键词:耐药性病原菌
儿童肺通气功能在6周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治中应用及小儿推拿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缓解哮喘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汤红芳陈炳柳曹爱琴滕娇兰石星磊陈媛廖福远薛丹李淑敏
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童急诊的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常见的症状可有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也可因呼吸道感染诱发,而伴随有发热等症状,根据哮喘指南在急性发作期,应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时给予吸入、口服或者静脉用药...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推拿
多学科团队联合干预一起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学科团队(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和优势,建立感染防控对策。方法对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标本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9例血培养结果示阴沟肠杆菌生长。此次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在春节前后,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早产儿8例,低体重儿5例。结论与新生儿及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环境、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有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MDT协作联合干预真正起到了1+1>2的合力作用。改建新生儿科不合理布局、流程;构建便于有效清洁消毒的地面、墙面和设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控制度、流程等的全方位监管力度;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预防,确保手卫生、空气物表清洁消毒等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控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环节;MDT协作联合干预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效果明显。
花静王文阳王进汤红芳朱慧玲李家斌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
PDCA管理模式对医院废物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分析在医院控制感染及废物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1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研究组(n=60),对对照组医务人员进行常规医院管理,研究组医务人员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之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以及感染发生率,并对管理前后医院各科室垃圾混放频次以及医疗废物平均产生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人数及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合格率及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各项操作台表面消毒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杀菌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各科室垃圾混放频次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干预后,研究组各科室垃圾混放频次较管理前有显著降低,平均医疗废物产生量明显减少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PDC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对减少医疗废物产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显著成效,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优先应用。
汤红芳
关键词:PDCA医院感染控制
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和病原学标本送检等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该医院实际住院患者1 212例,实查1 208例,实查率99.67%。查出医院感染患者1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24%。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4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71.43%。调查当日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23.73%,从15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08%,治疗用药占59.50%,以一联用药为主。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但重点部位突出,应以加强ICU医院感染防控和提高标本送检率为重点措施。
花静王进汤红芳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分布,以便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度,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内共检出病原菌1 173株,含多重耐药菌216株,检出率为18.41%;2014年度共检出病原菌1 083株,含多重耐药菌293株,检出率27.05%。检出的MDRO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MDRO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ICU和泌尿外科。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ICU,应采取严格消毒隔离、实时监测和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
花静王进汤红芳王文阳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干预措施
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的影响
2022年
探究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比某院2018年度至2019年度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病率。在院内开展手卫生督查,抽调手卫生督查组成员为督查组组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为组员,大内科、大外科以及门诊医技片进行互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督查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对督查结果汇总分析后进行PDCA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2019年年度共调查医生、护士、实习生、工友(3398+6125+2548+1630)13701人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5.6%,比2018年年度上升1.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31%,比2018年度下降0.13%。接触患者前为71.5%,比2018年下降4.8%;接触患者后为85.3%,比2018年上升1.2%;无菌操作前为93.6%,比2018年下降2.2%;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78.2%,比2018年上升1.5%;接触血体液后为97.5%,比2018年上升1.5%。结论 在院内实施、推广PDCA循环法不仅仅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医院内部出现感染的风险。
李云蕾花静王文阳汤红芳
关键词:PDCA循环法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
射频止血辅助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56例效果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辅助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6例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双侧扁桃体摘除,观察组采用射频治疗仪(型号WI61290)放射射频止血,对照组术中用传统纱布压迫和血管包扎处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有炎症反应例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射频技术与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法比较有许多优点,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及操作过程方便的特点,患者乐于接受治疗。
汤红芳王启斌邵同洲
关键词:射频技术慢性扁桃体炎儿童
脐带结扎方式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产科顺产出生的早产儿,分别按挤压脐带、延迟脐带结扎及常规脐带结扎三种方法结扎脐带,每组各纳入100例,对3组早产儿出生12~24 h的Hb、Hct和部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迟脐带结扎组Hb(g/L)高于挤压脐带组和常规脐带结扎组[(204±25)比(196±16)、(185±12)],挤压脐带组高于常规脐带结扎组;延迟脐带结扎组Hct(%)高于常规脐带结扎组[(67.5±3.0)比(65.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贫血的比例均少于常规脐带结扎组(败血症:11%、13%比24%,NEC:6%、5%比15%,贫血:21%、12%比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生RDS、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挤压脐带组和延迟脐带结扎组住院时间(天)和住院费用(万元)均低于常规脐带结扎组[住院时间:(28.7±1.5)比(32.4±1.3)、(36.2±1.4),住院费用:(3.1±0.2)比(3.2±0.4)、(3.9±0.3)],挤压脐带组低于延迟脐带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挤压脐带和延迟脐带结扎可减少早产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易于临床开展,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郭芳朱进秋罗维真汤红芳张霞李佳普玲张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