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兵 作品数:69 被引量:284 H指数:8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科技开放基金 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创伤性休克兔复苏后肾功能的变化及亚甲蓝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对创伤性休克兔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MB处理组(MB组),每组6只。NS组及MB组观察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末(T3)及复苏后2 h(T4)、4 h(T5)、6 h(T6)、8 h(T7)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的动态变化,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观察各组兔肾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S组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MAP均未达到基础值水平(P<0.05);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MAP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6 h、8 h的MAP与M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组休克末及复苏后2 h M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各时间点NS组、MB组BUN、Cr水平较CON组升高(P<0.05),但MB组BUN、Cr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NS组和MB组肾脏可见轻微的病理改变,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较对照组亦无明显改变。结论创伤性休克可致兔肾功能损害,MB能显著改善休克后兔血流动力学、肾功能,保护肾脏组织。 王鹏 王厚清 程江华 陈晓兵 许铁关键词:创伤性休克 亚甲蓝 尿素氮 肌酐 平均动脉压 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的保护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体重(180±20)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百草枯中毒模型组(Mod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每组又再分为5个不同时间点(1 d、3 d、7 d、14 d、21 d,每组6只)。Con组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 ml,其余各组腹腔内注入百草枯溶液18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0.5 h后,Con组和Mod组:生理盐水1 ml;UTI组:乌司他丁10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每24 h重复给药一次,直至实验中止。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处死大鼠,采集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变化;测定血浆中SOD活性和MDA、HYP含量。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肺组织呈正常形态结构;Mod组第7天以肺组织炎症为主,第21天出现较明显的肺间质纤维化;UTI组肺组织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较Mod组显著减轻。与Con组比较,百草枯染毒各组大鼠血浆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UTI组血浆SOD活性显著高于Mod组(P<0.05);与Con组比较,百草枯染毒各组血浆MDA和HY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UTI组血浆MDA和HYP含量较Mod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减轻炎性细胞与氧自由基对肺的损伤作用而发挥对肺的保护作用。 王言理 刘克喜 李小民 陈晓兵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 肺纤维化 肺损伤 乌司他丁 法舒地尔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中毒组(OM组)、阿托品治疗组(AT组)和阿托品+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组(U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氧乐果制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染毒后给予阿托品或阿托品+法舒地尔的不同治疗,观察48 h各组大鼠存活状况、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心肌病理变化,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M组大鼠短时间[(29.0±6.3)m in]全部死亡;AT组有3只大鼠死亡,平均死亡时间(23.3±2.1)h;UN组有1只大鼠于28 h时死亡;NC组大鼠无死亡。4组大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UN组大鼠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肌力0分与肌颤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AT组、UN组心肌病理损害明显,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A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OM组心肌病理损害不明显,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Bax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及心肌细胞A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T组比较,UN组心肌病理损害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Bcl-2比值下降,心肌细胞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能明显减轻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的中毒症状,明显减轻心肌损害,降低中毒大鼠的死亡率;能显著抑制氧乐果诱导心肌组织Bax/Bcl-2蛋白比值的升高,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法舒地尔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的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燕宪亮 程江华 许铁 陈晓兵 王鹏关键词:中毒 氧乐果 心肌损害 细胞凋亡 法舒地尔 乌司他丁对大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及米非司酮的干预效应 2015年 目的研究在米非司酮(minestrone,RU486)干预的条件下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Con)组,LPS组,LPS+UTI(LU)组,LPS+RU486(LR)组,LPS+RU486+UTI(LRU)组,各组大鼠经相应处理后8h时处死,测定大鼠肺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vlin-eosin,HE)染色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GRmRNA的表达。结果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Con组大鼠肺大体形态正常,呈粉红色;肺泡结构正常,无出血、渗血等表现。LPS组大体形态见肺充血明显,并可见斑片状坏死;肺泡结构明显破坏,肺泡萎陷,肺弥漫性出血,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出血、水肿、渗出;肺损伤评分较Con组升高(P〈0.05)。LR组较LPS组损伤更加严重,肺组织损伤评分上升(P〈0.05);LU组和LRU组肺组织病理损害较LPS组明显减轻,且肺组织损伤评分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组织W/D:LPS组(5.548±0.099)和LR组(6.202±0.128)较Con组(4.272±0.177)升高(P〈0.05),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组(5.190±0.133)和LBU组(5.150±0.098)较LPS组、LR组均下降(P〈0.0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R蛋白的表达:LPS组(1.927±0.108)和LR组(0.966±0.003)大鼠肺组织GR蛋白的表达量较Con组(7.737±0.290)明显降低(P〈0.05) 沈叶菊 陈晓兵 石远峰 王言理 刘克喜 李小民关键词:米非司酮 乌司他丁 内毒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 急性肺损伤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n index,GEDI)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住连云港市某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2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组。常规组采用2012年脓毒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液体复苏。Pi CCO组根据GEDI指导补液,维持GEDI 650~800 ml/m^(2),记录入ICU即刻血乳酸浓度、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 CO_(2))、6 h血乳酸浓度及Pcv-a CO_(2),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6、24、48、72 h液体正平衡量,记录两组撤离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Pi CCO组入ICU6h血乳酸浓度(t=2.24,P=0.034)、6 h Pcv-a CO_(2)(t=2.18,P=0.038)、6 h乳酸清除率(t=4.40,P<0.05)与常规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 CCO组6 h内使用液体正平衡量显著多于常规组(t=2.85,P=0.008),但48 h(t=4.22,P<0.05)、72 h液体量正平衡量(t=5.01,P<0.05)明显少于常规组;Pi CCO组撤离呼吸机时间(t=5.61,P<0.05)及ICU停留时间(t=2.38,P=0.025)明显缩短。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430)。结论通过GEDI指导补液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缺氧情况,避免盲目补液,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 刘素霞 石远峰 陈晓兵 王言理 刘克喜关键词:脓毒症休克 乌司他汀对内毒素休克兔肿瘤坏死因子-a与白介素6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及其剂量关系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3种不同剂量乌司他汀(UTI)干预组(U1、U2、U3三个亚组)。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休克标准后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1、2、4、6、12h血浆中TNF-a、IL-6水平,观察肺组织免疫组化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5组兔达感染性休克标准时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TNF-a、IL-6的水平在UTI组与空白组及DX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空白组最高,U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的水平及NF-κB表达在U1、U2、U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IL-6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陈晓兵 李小民 许铁 王言理 刘克喜 陈雪峰关键词:乌司他汀 感染性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6 核转录因子NF-ΚB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在预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 NAP)在预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行血培养的SIRS患者149例(血培养阳性组59例,血培养阴性组9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m NAP,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m NAP、PCT和CRP预测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SIRS组外周血m NAP、PCT和CRP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3 683(9 825,18 605)AB/c、5.680(1.300,18.390)ng/m L和139.00(65.60,201.00)mg/L,均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SIRS组7 297(4 600,10 363)AB/c、0.432(0.115,1.645)ng/m L、75.25(36.90,125.2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 NAP、PCT和CRP预测SIRS血液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97和0.692,敏感性分别为66.1%、76.3%和61.0%,特异性分别为83.3%、74.4%和70.0%,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72.2%、66.2%和58.1%,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8.9%、79.8%和73.3%,m NAP和PCT联合检测时AUC为0.841(95%CI:0.774~0.9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7%和78.9%。血培养阳性组m NAP水平与PCT呈显著正相关(r=0.509,P〈0.01)。结论 m NAP联合PCT检测对预测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春艳 李海宁 张欢欢 郑萍 陈晓兵 杨晋 赵绍林 吴惠毅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研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肺组织脂质特征 2025年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模型中肺组织脂质组学,筛选差异脂质分子和代谢途径。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肺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左肺行病理评估,右肺行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反映各组之间的差异程度并得到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基于VIP及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分析筛选差异脂质,结合MetaboAnalyst 5.0在线代谢分析软件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脂质分子鉴定与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在检测到的1022个脂质分子中,以VIP>1,FC>2.0或FC<0.5且P<0.05筛选出47个差异脂质分子,然后通过MetaboAnalyst 5.0结合KEGG数据库鉴定出12个可识别的差异脂质分子(P<0.05)。这些差异脂质分子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途径。结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肺组织的脂质分子显著变化,尤其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s,LPC),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为深入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理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汪晨 张宇华 谢永鹏 谢永鹏 陈晓兵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 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的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90只,体重(180±20)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百草枯中毒模型组(Mod组)、乌司他丁... 王言理 陈晓兵 刘克喜 李小民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肺损伤 文献传递 强化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百草枯清除率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强化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血清PQ清除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Q中毒患者65例,其中14例拒绝接受HP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51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常规HP组(25例)和强化HP组(26例)。3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常规HP组患者在洗胃后即给予1次HP治疗,强化HP组进行3次HP治疗,间隔时间为6 h。建立PQ标准曲线,3组均在HP前(T1)及HP后即刻(T2)、8 h(T3)、16 h(T4)抽取静脉血,利用曲线得出PQ水平,并计算PQ清除率。动态监测3组患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服毒量、服毒至入院时间、入院时PQ水平、入院时Cr、BUN峰值、ALT峰值、AST峰值、WBC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Cr峰值、Pa O2最低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Q标准曲线在0.25~16.00 mg/L有良好线性关系:y=0.031 6x+0.011 2。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PQ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强化组在T2、T3和T4时血清PQ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常规组在T2时血清PQ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强化组、常规组在T2、T3、T4时间点血清PQ水平均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3、T4时间点血清PQ水平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HP组3次PQ清除率分别为62%(16/26)、42%(11/26)、31%(8/26),PQ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5)。常规HP组PQ清除率为56%(14/25)。常规HP组和强化HP组首次PQ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莫军 陈晓兵 许铁 王言理 刘克喜关键词:百草枯 灌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