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X线
  • 7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影像学诊断
  • 3篇影像诊断
  • 3篇平片
  • 3篇X线平片
  • 3篇X线诊断
  • 2篇动脉
  • 2篇多发
  • 2篇胸部
  • 2篇造影
  • 2篇十二指肠
  • 2篇临床X线分析
  • 2篇括约肌
  • 2篇梗阻
  • 2篇灌肠
  • 2篇奥狄氏括约肌
  • 1篇电视透视
  • 1篇动脉压

机构

  • 18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陈振强
  • 16篇刘国瑞
  • 14篇黄楚绵
  • 13篇郭岳霖
  • 12篇黄映宏
  • 4篇邱礼德
  • 4篇郑浈浈
  • 3篇唐大治
  • 3篇李仰康
  • 2篇许泽斌
  • 1篇郑文斌
  • 1篇洪璧楷
  • 1篇肖榜喜
  • 1篇杨深泉
  • 1篇饶海冰
  • 1篇许龙水
  • 1篇柳楚强
  • 1篇吴熙中
  • 1篇方文辉

传媒

  • 4篇实用医技杂志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黄楚绵黄映宏唐大治李仰康陈振强刘国瑞
关键词:创伤性湿肺X线平片CT
1300例胸部DR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提高胸部的检查效率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1300例胸部DR检查的图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1300例采集图像2031幅,照片2290张,一次性采集图像成功率99.52%。在DR系统一次性曝光可以得到多种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图像,如肺像、纵隔像、胸壁软组织像、肋骨像以及肺气肿、胸腔积液、肥胖等不同病人进行分别处理的图像。结论:胸部DR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图像质量优良、效率高。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信息调用、查阅等具有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
陈振强刘国瑞黄映宏黄楚绵郭岳霖唐大治
关键词:数字化成像胸部
IVP检查过程应用数字化体层摄影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阐述静脉性肾盂造影(IVP)检查过程同时应用数字化体层摄影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做IVP检查同时应用数字化体层摄影技术病例的X线诊断资料,与临床和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体尿路显影效果:分为有体层组和无体层组进行统计(每一病例的X线片都包括普通电视下数字摄影和数字化体层摄影,无体层组即体层摄影部分不计),肾影轮廓、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全部清楚显影者,有体层组61例,占96.8%;无体层组59例,占93.7%。本组63例发现病变55例:结石43例合并肾扩张积液18例,占位性病变8例(肾囊肿1例,肾实质癌2例,肾上腺神经节瘤1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肥大18例,双肾盂或并双输尿管畸形6例,输尿管下段憩室1例,输尿管囊肿1例,孤立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合并膀胱炎1例。数字化体层摄影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结论IVP检查过程应用数字化体层摄影对泌尿系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黄楚绵陈振强肖榜喜黄映宏刘国瑞李仰康
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的综合诊断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发现和发病时间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搜集83例经临床诊断并有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腔隙性脑梗塞综合征表现。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25例,发病时间<3d;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41例,发病时间3d~1月;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17例,发病时间>1月。所有病例均行颅脑轴位DWI、ADC图、FLAIR及T1WI、T2WI检查,资料录入SPSS10.0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DWI和rADC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T2WI可以确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rADC值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r=0.871);各不同时间段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rADC值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腔梗灶在DWI、T2WI和FLAIR上各有特点,综合该三个序列能更好地发现病灶并评估病灶的性质;结合rADC值,更精确地估计病灶的发病时间。
陈振强郭岳霖刘国瑞饶海冰郑文斌
关键词:磁共振腔隙性脑梗塞弥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放射学诊断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结合文献和临床病例资料 ,探讨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0年至 2 0 0 3年累积 5例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 (成人 4例 ,婴儿 1例 )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资料 (X线表现、B超表现与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结果 )。结果 :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伴高热畏寒为主要症状。经 X线造影检查显示 ,5例病人均有十二指肠造影剂向胆管的逆行返流 ,胆管下端扩张 ,伴有胆管的不规则狭窄、管壁边缘毛糙、模糊和负性胆管结石。成人 4例经 B超检查为胆道系统感染合并结石 ,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乳头炎 ,其中 1例乳头增大。结论 :上消化道钡餐和 B超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振强刘国瑞郭岳霖黄楚绵黄映宏郑浈浈
关键词:放射学高热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X线诊断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造影表现,提高X线检查对其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X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6例尚做逆行造影(RGU)。结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输尿管高位开口6例,迷走血管10例,纤维索带3例,肾脏旋转不良5例。术前诊断正确40例,误诊5例。结论:综合分析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对大多数梗阻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合理掌握造影浓度、电视下无腹压延迟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是常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陈振强刘国瑞郭岳霖
关键词:病因诊断尿路梗阻
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附75例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可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 ,在电视监视下对 75例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复位治疗。气压选择 8~ 14 6kPa。结果 :整复成功 6 8例 ,成功率91%。整复失败 7例 ,其中 1例发生肠穿孔。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 ,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 。
郑浈浈邱礼德陈振强刘国瑞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婴幼儿电视透视
急性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进一步认识急性胸部外伤的各种影像表现。方法  117例均有胸部平片 ,其中 97例多次复查 ,5 6例摄斜位片 ,2 9例行CT检查 ,MRI和钡剂灌肠各 1例。结果 胸廓骨骼骨折 92例 ,气胸和 (或 )血胸 5 6例 ,肺挫伤和湿肺 4 9例 ,肺血肿 11例 ,心包积血 2例 ,膈疝 1例 ,皮下及纵隔气肿 36例 ,合并上述两种以上复合性损伤共 96例 ,占 82 .1%。结论 急性胸部外伤多数是复合性损伤 ,病变形态多样 ,短期变化大 ,胸部X线复查和CT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 ,避免漏诊与误诊 ,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黄映宏郭岳霖黄楚绵陈振强刘国瑞邱礼德洪璧楷许泽斌
关键词:胸部外伤影像表现
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学诊断
2004年
目的 :探讨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问题。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0年至2 0 0 3年累积 5例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 (成人 4例 ,婴儿 1例 )的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X线表现、B超表现与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结果 )。结果 :5例经丝造影检查 ,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均发生于胆道系统 ,X线表现为胆系管道扩张或不规则狭窄、管壁边缘毛糙、模糊、负性结石。成人 4例经B超检查为胆道系统感染合并结石 ,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乳头炎 ,其中 1例乳头增大。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伴高热畏寒为主要症状。婴儿 1例为先天性十二指肠盲端式闭锁行结肠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道返流。结论 :结石、炎症、黏连牵拉、十二指肠明显逆蠕动、手术创伤。
陈振强刘国瑞郭岳霖黄楚绵黄映宏郑浈浈
关键词:奥狄氏括约肌十二指肠返流内镜检查影像学诊断X线表现
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2003年累积5例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成人4例,婴儿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X线造影检查见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均发生于胆道系统,表现为胆系管道扩张或不规则狭窄,管壁边缘毛糙、模糊,负性结石。成人4例B超检查为胆道系统感染合并结石,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乳头炎,其中1例乳头增大。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伴高热畏寒为主要症状。婴儿1例因先天性十二指肠盲端式闭锁,行结肠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胆道返流。结论胆道结石、炎症、手术创伤、粘连牵拉,十二指肠明显逆蠕动,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引起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失调而产生闭锁不全,上消化道X线造影是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陈振强刘国瑞郭岳霖黄楚绵黄映宏郑浈浈
关键词: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胃肠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