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品健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底栖生物
  • 2篇生态研究
  • 1篇生态
  • 1篇生物量
  • 1篇区系
  • 1篇区系特点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物量
  • 1篇红树
  • 1篇红树林
  • 1篇潮下带

机构

  • 2篇集美大学

作者

  • 2篇陈灿忠
  • 2篇张雅芝
  • 2篇王渊源
  • 2篇陈品健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福建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33
1999年
分析了福建沿岸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区系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8个断面共采集到278种底栖生物,其中藻类11种,多毛类47种,贝类72种,甲壳类88种,棘皮动物11种,鱼类27种,其他类22种。其优势种和习见种多为广温广布种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短尾类和贝类为优势类群。平均总生物量为33.74g/m 2,平均栖息密度为136个/m 2。生物种类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水的平均盐度呈正相关,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则呈负相关。其栖息密度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成正比。
张雅芝陈灿忠王渊源陈品健杨瑞琼
关键词:红树林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区系特点
福建省主要港湾潮下带底栖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分析了福建省8个主要港湾底牺生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主要优势种分布以及底栖生物与沉积物类型的关系等。共获得461种,以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甲壳类和多毛类分别居第2和第3位,其区系特征以热带亚热带暖水性种类以及广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全省平均生物量56.2克/米~2;平均栖息密度179个/米~2。主要优势种有24种。在不同沉积物类型中,以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的种类最多,平均生物量以粘土质粉砂较大,平均栖息密度则以粉砂质砂最高。
张雅芝陈品健陈灿忠杨瑞琼王渊源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态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