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生 作品数:6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999-2003年上海市区(县)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1999-2003年间上海市区(县)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上海市19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和职称等变化信息,用动态数列进行评估。结果:与1999年相比,全市慢性病防治平均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消除年龄自然增长因素后的全市平均年龄有明显下降,人均学历水平从原来以大专和中专学历为主提高到大专以上为主,职称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通过5年调整,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的平均人数有所增加,且有低年龄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充实,揭示上海市区(县)水平的慢性病防制人力资源在不断增强。 李新建 陈义生关键词:人力资源 上海市区(县)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现况和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县)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配置的公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信息,同时,收集各区(县)2003年的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并利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公平性。结论:目前,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防治人员以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女性为多,市郊和郊区的人员中以初级职称者为主。公平性分析结果提示慢性病防治人员在地理分布上不公平,郊区的服务半径最大,市区最小。 李新建 陈义生关键词:问卷调查方法 洛伦茨曲线 中青年女性 初级职称 治人 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资料来自上海市区4个社区的现场调查,共招募1 442例符合心血管危险分层属于中危层或高危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占36.27%,女性占63.73%;中危层患者占82.39%,高危层患者占17.61%。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非药物干预包括加强社区医生和高血压患者间的沟通,通过讲座和资料发放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结果与日常管理组比较,干预后细节管理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净下降6.75 mm Hg和4.29 mm Hg(P<0.001);血清TG和TC明显下降(t=4.249,P<0.001;t=2.231,P=0.026);血清HDL-c和LDL-c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不但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有助于血脂的改善,特别是TG和TC水平。 李新建 程旻娜 王玉恒 缪隼 陈义生 卢伟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 血脂 上海市一级医院开展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压工作的现况调研 被引量:1 2002年 沈玉珍 李德录 李新建 陈义生 向咏梅 韩阿琴关键词:高血压 测压 上海医院职工吸烟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上海医院系统职工的吸烟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来自于2011年在上海医院开展的横断面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三级医院2家(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1家),二级医院2家(中心和非中心城区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中心和非中心城区各2家)。调查医院职工人数5215人,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5.3±9.9)岁。调查采用问卷自填方法。结果上海医院职工的现在吸烟率为10.0%,其中男性为35.1%,女性为0.6%。常吸烟率6.9%,其中男性24.6%,女性0.3%。重型吸烟率为2.2%,其中男性8.0%,女性为0。男性医生的现在吸烟率为27.9%。结论上海医院职工的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均低于上海15~69岁人群的平均水平,男性、高年龄和低文化程度者更容易成为现在吸烟者。 李新建 程旻娜 缪隼 张浩 柯婷 陈义生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心脑血管病(CVD)是我国人群重要的死因之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等CVD并发症并不是单独由血压决定的,还明显受到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靶器官损害等)的影响。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在CVD危险因素的概念基础上创立了冠心病风险的预测模型,该预测结果被许多国家作为制订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重要依据。 李新建 程旻娜 王玉恒 缪隼 陈义生 卢伟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 高血压 心血管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