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振能

作品数:60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专利
  • 2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2篇热泵
  • 11篇制冷
  • 9篇吸收式
  • 8篇高温热泵
  • 7篇蒸汽
  • 7篇传热
  • 6篇余热
  • 6篇溴化锂
  • 6篇吸附剂
  • 6篇吸收器
  • 6篇换热
  • 6篇换热器
  • 6篇复合吸附剂
  • 5篇地热能
  • 5篇蒸汽系统
  • 5篇制冷机
  • 5篇吸附制冷
  • 5篇空调
  • 5篇空调系统
  • 5篇发电

机构

  • 5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国网电力科学...
  • 4篇国网电力科学...
  • 4篇国网浙江省电...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烟台欧森纳地...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国网浙江省电...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烟台欧森纳地...
  • 1篇河南万江新能...

作者

  • 59篇陆振能
  • 47篇龚宇烈
  • 39篇姚远
  • 24篇王显龙
  • 17篇马伟斌
  • 12篇骆超
  • 12篇廉永旺
  • 7篇王令宝
  • 7篇卜宪标
  • 5篇刘广平
  • 3篇李华山
  • 3篇汪集暘
  • 2篇庞忠和
  • 2篇刘雨兵
  • 2篇孔彦龙
  • 2篇程远志
  • 2篇陈健勇
  • 1篇徐琼辉
  • 1篇杨磊
  • 1篇陈颖

传媒

  • 8篇新能源进展
  • 3篇化工进展
  • 2篇流体机械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科技促进发展
  • 2篇中国重型装备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低温工程
  • 1篇制冷学报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热泵机组,还包括耦合在压缩式热泵机组上的冷冻水回路和热水回路,冷冻水回路包括蒸发器、第一三通调节阀、冷盘管、第二三通调节阀、蓄冷换热器和冷冻水泵,热水回路包括冷凝器、第...
姚远骆超龚宇烈陆振能王显龙
高温热泵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2025年
矿井排风、矿井涌水余热常年具有稳定的温度,不受环境和季节影响等特征,因此将该部分低品位热能转化高品位热资源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高温热泵系统可有效地将其提升至高温以满足工业多场景用能需求。为探究高温热泵系统在变工况下的动态性能,以搭建的高温热泵系统实验台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内、外部条件变化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热泵系统在不同条件变化下,其对系统内部参数稳定性影响的因素依次排序为:内部中间压力>热源温度>负荷侧制热温度>热源侧水质量流量。同时结果还表明中间压力对高温热泵机组的能耗和制热能力有较大影响,这为高温热泵系统的下一步动态优化工作提供了指导。
栾兆彪陆振能张玲张媛媛刘广平姚远龚宇烈叶磊
关键词:高温热泵动态特性
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蒸汽系统热力学分析
2023年
为有效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余热,以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蒸汽系统为对象,建立热力学模型,选出了R123、R245fa与R1234ze(Z)三种典型高温热泵工质作为研究工质,考查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补气率与等熵效率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循环工质的高温热泵蒸汽系统中,中间补气可以提高系统的COP,并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对于目前主流的高温热泵工质R245fa,在蒸发温度为55℃、冷凝温度为125℃、补气率为0.5时,系统COP为3.4,较无补气时提升19.3%,排气温度降低1.2℃。
陆振能肖楚鹏邱泽晶俞佳涛张婷龚宇烈姚远
关键词:工业余热高温热泵中间补气
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包括菲涅尔透镜板、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三角架、热管加热锅和旋转式锅底座,所述菲涅尔透镜板由多块镜片拼装而成,可拆卸地连接在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上,所述折叠式透镜板支架固定在三角架上,所述...
姚远马伟斌王显龙廉永旺龚宇烈陆振能
并行压缩式蒸汽热泵循环热力性能研究
2025年
为有效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余热,建立了并行压缩式蒸汽热泵循环的热力学模型,考查了热源温度、供热温度、辅路循环工质流量和中间压力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并行压缩循环回路的运行,有效提升了蒸汽热泵的循环性能,辅路循环工质流量比的增大对提升热泵性能是有利的,当辅路循环工质流量比由0.05提升至0.3时,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热量(VHC)和制热量分别提升了15.9%、16.3%和22.3%。在保证辅路工质循环量的前提下,提高中间压力有利于蒸汽热泵系统性能的改善。
陆振能龚宇烈姚远
关键词:工业余热热力性能
一种茶叶烘干摆放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摆放架,该装置包括不锈钢型材焊接而成的四角支撑架、四角支撑架上倾斜放置的丝网格,该装置还包括支撑整个茶叶烘干摆放架且带动茶叶烘干摆放架转动的回转托盘;所述回转托盘的上表面设有水平和垂直的各两条...
姚远廉永旺王显龙陆振能
文献传递
纳米流体制备技术与组成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工质日益受到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但纳米流体的不稳定性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纳米流体的分散措施、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分析、纳米流体的聚集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纳米流体的制备技术与组成结构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从制备高稳定性纳米流体的目标提出了对今后研究重点的建议。
姚远陈颖陆振能龚宇烈
关键词:纳米流体稳定性
一种可实现热-汽全回收的过热蒸汽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热‑汽全回收的过热蒸汽干燥装置,属于供热工程的节能减排和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装置的主要部件有水蒸汽压缩机、冷凝器、高温高压储水罐、喷射器等。水蒸汽压缩机代替锅炉供高温蒸汽,冷凝器起到余热回收和废...
姚远龚宇烈陆振能王显龙刘广平
不同循环工质高温热泵的多指标分析与评价
2025年
研究分析了基于不同循环工质的高温热泵性能,构建了中间补气高温热泵循环的热力学模型,根据高温热泵循环工质的筛选原则,初步选出了当前和未来潜在的5种高温纯工质,基于COP、VHC、压缩比、排气温度等多个指标对高温热泵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质R1234Ze(Z)是所选的5种工质中综合性能最佳。虽然其COP为3.63,不是其中最高的,但是相比于其他工质,其VHC、压缩比、制热量等性能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其ODP值为0和GWP小于1,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工质。
颜毅俞佳涛刘政李文庆张婷饶尧陆振能
关键词:中间补气高温热泵循环工质灰色关联分析
一种多能互补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单元、风能集热单元、太阳能集热单元和空气源热泵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多能互补烘干装置根据客观环境条件和干燥工艺要求,利用风力致热、太阳能发电以及热泵原理,实现风能单独干燥、太阳能...
姚远廉永旺龚宇烈王显龙陆振能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