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鹏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脏
  • 5篇外科
  • 4篇手术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病
  • 3篇心脏外科
  • 3篇心脏外科手
  • 3篇心脏外科手术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介入
  • 2篇介入封堵
  • 2篇静脉
  • 2篇肺动脉
  • 2篇封堵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闫鹏
  • 5篇闫军
  • 4篇王强
  • 4篇姜睿
  • 3篇李巅远
  • 2篇李守军
  • 2篇张雅娟
  • 2篇李轩
  • 2篇王小启
  • 2篇王立清
  • 1篇彭博
  • 1篇张戈军
  • 1篇林野
  • 1篇王旭
  • 1篇晏馥霞
  • 1篇高伟
  • 1篇郭少先
  • 1篇张士举
  • 1篇李涵

传媒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脏手术中胸骨正中切口胸骨断面使用骨蜡填塞止血必要性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在心脏手术中,骨蜡用于胸骨正中切口胸骨断面填塞止血的必要性。方法:连续入选2011-01至2014-12期间共445例患者,其中210例患者的胸骨断面使用骨蜡(骨蜡组),235例患者的胸骨断面未使用骨蜡(无骨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以及12小时、24小时及总的引流量,关胸时间和输血率。结果:骨蜡组和无骨蜡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但与骨髓腔出血无关。两组患者的12小时、24小时及总引流量分别为(451±240)ml和(483±238)ml、(615±304)ml和(639±285)ml、(842±467)ml和(842±364)ml(P均>0.05)。骨蜡组和无骨蜡组关胸时间分别为(68.0±23.0)min和(66.0±19.0)min(P>0.05)。骨蜡组和无骨蜡组总输血率分别是21%和19%(P>0.05)。结论:胸骨断面骨蜡的使用不会显著减少关胸后的引流量,也不会影响关胸速度。应舍弃骨蜡在胸骨断面止血中的应用。
张士举王小启闫鹏李涵王立清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骨蜡
主动脉CT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CT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前常规检查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行单纯CABG的患者。共有794例CABG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了全主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其中男604例,女190例,平均年龄(63.85±8.41)岁。结果在所有患者中,425例患者(53.5%)仅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无主要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369例患者(46.5%)合并不同程度的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91例患者(11.5%)有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117例患者(14.7%)发现腹主动脉严重钙化伴主要分支血管狭窄大于50%或闭塞(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33例患者(4.2%)发现升主动脉病变,包括钙化或扩张直径超过45mm,121例患者(15.2%)发现单侧或双侧髂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有40例患者(5%)发现主动脉全程弥漫粥样硬化改变,伴多个分支狭窄或闭塞,100例患者(12.6%)发现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结论主动脉钙化在CABG患者中非常普遍,随着年龄增加,各分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64排螺旋CT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经济、准确的检查方法,能对主动脉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分型、精确测量、定量分析所属分支血管及脏器有无受累,所以对于高龄CABG患者,术前建议常规行主动脉CT检查,以便减少围术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林野王立清王小启郭少先闫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钙化64排螺旋CT
成人再次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病变的病因,总结再次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阜外医院19例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首次手术年龄4~66岁,平均(34.9±22.6)岁。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再次手术时年龄18~81岁,平均(43.5±19.1)岁。两次手术间隔2~430个月,平均(118±116)个月。再次手术同期进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例,左房血栓清除1例。术前心胸比0.56±0.07,左房内径(LA)为(49.4±8.5)mm,左室舒张末径(LV)为(56.6±5.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62.6%±7.8%。结果手术失败组包括瓣叶缝线撕脱5例,瓣叶裂未完全缝合2例、人工瓣环瓣周漏2例、人工腱索撕脱1例。病变进展或新发病变组包括新发瓣叶脱垂4例,瓣环明显扩张2例,自体腱索断裂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二尖瓣相对性狭窄1例。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9±53)min,阻断时间(70±29)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5.8)h。围术期无死亡。出院时有2例二尖瓣少中量反流,LA为(42.9±6.1)mm,LV为(53.4±6.3)mm,LVEF为59.3%±3.8%。术后随访(21.0±14.9)个月。1例术后2个月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中量反流。另有1例术后10个月发生脑梗死。无死亡、再次手术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复发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瓣叶条件良好,反流原因明确情况下,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围术期结果,近中期疗效良好。
董硕项理闫鹏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失败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失败后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因介入封堵并发症而需外科手术的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复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记录每位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年龄3.0~67.0岁,平均(18.8±17.9)岁。外科手术距离介入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4天(2小时-5年),中位住院天数10(7—21)天,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67(0—206)min,中位阻断时间为40(O~90)min,中位呼吸机时间8.5(2.0—88.0)h,中位ICU时间1(1~6)天。随访7.0—182.4个月,平均(93.0±49.3)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先天性心脏病(CHID)的介入封堵治疗总体是安全可靠的,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由操作熟练的介入医师完成。若出现复杂并发症,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手术结果满意。建议介入封堵术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
李轩高伟邱家伟闫军姜睿闫鹏李巅远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介入封堵心脏外科手术
功能性单心室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管理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ny correction,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的术后管理经验。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共行TCPC手术60(男43,女17)例;年龄(5.5±1.7)岁,体质量(18±4) kg。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80±7)%,血色素(181±17) g/L。术前射血分数(EF)(64±7)%,平均肺动脉指数(371±234) mm2/m2,Mcgoon比(2.2±0.7),术前平均肺动脉压(12±4) mmHg。6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并行辅助下手术,5例因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需阻断主动脉。心外管道为直径18-22 mm Gore-tex血管,术毕开窗25例(42%)。为保证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治疗方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降低肺血管阻力。②保证足够的容量负荷。③增加心肌收缩力。④控制心律失常。⑤妥善处理胸腔积液。⑥术后常规抗凝。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有2例(3%)死亡。55例并行循环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12±52)min。5例患者需要停循环修补心内畸形,主动脉阻断时间30-52min。呼吸机使用时间(19±6) h。术后住ICU时间(5.1±2.1)d。术后胸液引流时间(15±12)d。术后住院天数(24±12)d。本组患者术后10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5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其中2例死亡,余治愈出院。20例出现顽固性胸腔积液(胸引时间大于2周),25例乳糜试验阳性,1例患儿出现蛋白丢失性肠病,最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4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心律表现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等,其中1例难以矫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低心排、多脏器衰竭、死亡。10例并发术后肺部感染。所有存活患儿术后腔静脉压力下降明显[(12±4) mmHg vs.(9±3) mmHg,P〈0.05],氧饱和度改善明显[(80±7)% vs.(97±4)%,P〈0.01],血色素恢复正常[(181±17) g/L vs.�
张雅娟李巅远闫军王强闫鹏姜睿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监护
升主动脉-肺动脉体肺分流在合并粗大体肺侧枝的肺动脉闭锁和法乐四联症非UF策略治疗策略的初步体会
目的:粗大的体肺侧枝血管(Mapcas)结构为扩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壁结构不同.合并Mapcas的PAA或TOF通常采用UF治疗,创伤大死亡率高,融合后的Mapcas远期发育差.我们采用分期非UF策略,一期行升主动脉-...
王强彭博闫军闫鹏王旭张戈军晏馥霞
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中远期结果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房缺)和室间隔缺损(室缺)介入封堵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总结外科干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并对中远期结果进行随访。方法:收集1999-06至2013-01间因房缺、...
李巅远李轩姜睿闫鹏王强李守军闫军
关键词: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外科治疗封堵器
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右上腔静脉的外科矫治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外科术式矫治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右上腔静脉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有55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右上腔静脉的患者,平均年龄12.1岁,平均体重28.3 kg,其中28例行单...
闫鹏
儿童Fontan术后应用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有益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靶向扩张肺血管药物治疗Fontan儿童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共42例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Fontan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术前导管及超声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资料,血标本资料及术后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情况。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根据应用靶向扩张肺血管药物将患者分为用药组24例及对照组18例。结果 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单独应用波生坦6例,单独应用西地那非7例,联合波生坦和西地那非治疗者11例。用药组手术年龄较对照组低(P=0.082),术后需开窗比例用药组较对照组高(P=0.12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术后1 d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患者术后均应用了降肺动脉高压药物(P=0.122)。呼吸机使用时间用药组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0)。用药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胸腔引流时间均较对照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用药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65)。24例应用靶向扩张肺血管药物的Fontan患儿对比用药前后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靶向肺血管扩张药物多用于重症Fontan术后患者,如年龄小、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心功能差、中心静脉压高、开窗等。本研究未能证实靶向肺血管扩张药物能帮助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胸腔引流时间。
张雅娟闫军李守军王强闫鹏姜睿
关键词:FONTAN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