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颖彬

作品数:24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骨折
  • 5篇远端
  • 5篇桡骨远端
  • 4篇中医
  • 4篇内固定
  • 4篇关节
  • 3篇远端骨折
  • 3篇正骨
  • 3篇术后
  • 3篇髓内
  • 3篇锁骨
  • 3篇桡骨远端骨
  • 3篇桡骨远端骨折
  • 3篇复位
  • 3篇钢板
  • 2篇熏洗
  • 2篇循证
  • 2篇循证指南
  • 2篇掌骨
  • 2篇整复

机构

  • 24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郭颖彬
  • 11篇陈开宇
  • 9篇叶春晓
  • 5篇郑晓蓉
  • 5篇张小玲
  • 2篇曾梅玉
  • 2篇余斌
  • 2篇张长青
  • 1篇李楠
  • 1篇王振盛
  • 1篇林玉芬
  • 1篇李铭雄
  • 1篇钟黎娟
  • 1篇吴成专
  • 1篇郑国良
  • 1篇萧庆瑞
  • 1篇魏彩虹
  • 1篇陈志明
  • 1篇吴小宝

传媒

  • 6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与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固定与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2诊治的60例第2~5掌骨干骨折,30例行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纵行固定(髓内纵行组),30例行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外横向固定(髓外横向组)。结果髓内纵行组2例失访,髓外横向组3例失访,其余患者获得平均16.3(6~30)个月随访。髓内纵行组1例出现针眼感染,经过换药后针眼干燥。髓外横向组有1例(横形骨折)术后6个月骨折仍未愈合,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髓外横向组TAM、DASH评分优于髓内纵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外横向固定治疗第2~5掌骨干骨折较髓内纵行固定可获得更佳的指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但是横形掌骨干骨折行经皮克氏针髓外横行固定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
郭颖彬张细祥郑尤辉陈开宇叶春晓张小玲肖良秀
经后方外侧缘入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肩胛骨后方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或体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诊治的移位明显的肩胛颈或体部骨折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内外侧移位≥20毫米;成角≥45度;...
郭颖彬张细祥郑尤辉陈开宇叶春晓张小玲肖良秀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文献传递
手法整复夹板结合支具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28例
2013年
儿童肷骨干骨折中大部分为单一闭合骨折,非手术方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临床实践,肱骨干骨折的整复相对容易,维持却相对困难,复位成功后行外固定的过程中以及肿胀消退后外固定松动均可导致移位复发,故应首先尽可能维持对位。我院2009年7月至今采用夹板固定结合外固定支具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郭颖彬郑晓蓉钟黎娟
关键词:支具儿童肱骨干骨折
无头加压空心钉联合正骨丸治疗腕舟骨骨折21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经腕掌侧入路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正骨丸治疗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本科采用经腕掌侧入路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腰部骨折21例,术后第1天患者始服用正骨丸,2次/d,30丸/次;饭后服用,连续治疗6周;配合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4周,并进行手腕部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9周,未发生切口感染、舟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患者在服用正骨丸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经腕掌侧入路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正骨丸治疗腕舟骨腰部骨折,近期疗效满意,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稳定固定、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缩短制动时间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细祥郭颖彬陈开宇郑尤辉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被引量:4
2024年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7]。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蒋协远张长青余斌吴新宝公茂琪李庭孙志坚姚东晨米萌肖鸿鹄费晗余翔谭哲伦王玲郭颖彬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付刚高士翔伊喆马颖宏朱诗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中老年人群循证指南发病率
骨伤康复综合治疗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2020年
通过观察及评价骨伤康复综合治疗对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肘关节术后患肢活动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40例,其中试验组20 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根据骨伤康复治疗组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并运用内服及外用中药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康复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评分情况。结果:肘关节活动度:术后第3天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周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Mayo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骨伤康复综合治疗,可以更好的恢复肘关节活动功能。
陈开宇李楠郭颖彬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康复治疗中医药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讨论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手法整复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石膏治疗,观察组行小夹板固定+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尺偏角、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尺偏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尺偏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8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手法整复和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腕关节运动功能,愈合时间短,整体疗效可观,术后并发症较少,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郑尤辉郭颖彬张细祥叶春晓陈开宇张小玲
关键词:中医手法整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小夹板固定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5例,其中男46例,女19例。病程6 d^4年,年龄2个月~85岁,右侧臂丛神经损伤34例,左侧臂丛神经损伤31例,所有患肢分别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及尺神经运动F波检测,对其异常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其中全臂丛损伤6例,臂丛(C5+C6根性)损伤7例,臂丛(C5根性)损伤6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8例,臂丛神经上中下干损伤7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5例,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20例,臂丛锁骨上下联合损伤6例。其中合并多发周围神经损害1例,合并尺神经肘段损伤1例,合并副神经损伤3例,膈神经损伤2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柳三凤庄智勇蔡金表郭颖彬郑国良林玉芬
关键词:电生理学肌电描记术神经传导臂丛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被引量:6
2024年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2,3,4,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6,7]。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程度较男性更严重,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上升也较男性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女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风险是男性的5倍[8]。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逐年增多,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蒋协远张长青余斌吴新宝公茂琪李庭孙志坚米萌肖鸿鹄费晗余翔谭哲伦王玲郭颖彬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付刚高士翔伊喆马颖宏朱诗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中老年人群循证指南雌激素水平老年人口
交叉螺钉固定技术在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15例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交叉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交叉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b型的桡骨颈骨折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29岁;左侧12例,右侧3例。患者自受伤至就诊时间1~48h,平均13.5h。术前均行常规X线及CT检查,所有桡骨颈骨折提示均为MasonⅡb型骨折。根据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内每2~4周复查X线片1次,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9.2周,螺钉位置良好。术后末次随访参考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2例,良3例。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骨不愈合、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交叉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b型的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满意,该技术具有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细祥郭颖彬肖良秀陈开宇郑尤辉陈志明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肘关节骨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