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豹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电
  • 3篇心电监护
  • 3篇网络
  • 3篇监护
  • 2篇电图
  • 2篇动态时间规整
  • 2篇心病
  • 2篇心电图
  • 2篇身份识别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数据传输
  • 2篇权值
  • 2篇无线
  • 2篇无线数据
  • 2篇无线数据传输
  • 2篇线数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冠心病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郭豹
  • 5篇师黎
  • 3篇万红
  • 3篇李中健
  • 2篇赵云
  • 2篇赵云
  • 1篇杨岑玉
  • 1篇吕聪敏
  • 1篇雷天友
  • 1篇王丽佳
  • 1篇逯鹏
  • 1篇李世锋
  • 1篇王治忠

传媒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电监护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自诊断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护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自诊断系统,包括心电采集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计算机系统;所述心电采集终端由心电监护采集仪、基于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模块构成。本发明借助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采用二...
师黎李中健万红郭豹赵云
文献传递
面向Internet的心电监护与冠心病自诊断系统
师黎雷天友逯鹏李世锋万红吕聪敏王治忠杨岑玉王丽佳郭豹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它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如何及早发现和有效诊断冠心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传统心电监护设...
关键词:
DNA算法优化BP网络用于心律失常的识别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目前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大多是由医生人工完成,费时费力,诊断结果依赖于医生的个人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对于心脏病患者的救护和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实现临床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和诊断。方法:首先从心电图中动态提取完整心律失常心拍形态,并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变换压缩数据;然后设计用于心律失常识别的BP神经网络,并用DNA算法优化该BP网络;最后用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心电图数据对DNA-BP网络进行检验。结果与结论:对于5种心拍类型,包括正常、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心室跳脱心搏及Paced心搏,利用DNA-BP网络进行分类,实验达到了很好的识别效果,平均识别正确率达到99%。
师黎赵云郭豹
关键词:心电图心律失常自动识别BP网络DNA算法
基于心电图的身份识别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当前心电图(ECG)身份识别中存在的小样本、多特征点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和动态时间规整(DTW)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R波峰值点,提取并保存肢导联QRS波及心拍模板,根据QRS波测试数据与各QRS波模板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阈值条件缩小身份识别范围,采用DTW算法确定心拍测试数据与各心拍模板之间的最优匹配距离,实现身份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12个个体ECG数据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为97.3%,个体识别时间为4.4 s,解决了单检测点和大样本条件下的ECG身份识别问题。
师黎郭豹李中健赵云
关键词:心电图身份识别小波变换动态时间规整
心电监护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自诊断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护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自诊断系统,包括心电采集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计算机系统;所述心电采集终端由心电监护采集仪、基于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模块构成。本发明借助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采用二...
师黎李中健万红郭豹赵云
基于小波变换和DTW算法的ECG身份识别系统研究
身份识别或验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对于密码、钥匙等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而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自身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身份识别,具有安全系数高、不易丢失、不易遗忘等优点,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安全...
郭豹
关键词:身份识别小波变换动态时间规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