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刚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输血
  • 2篇弹力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性
  • 2篇血脂
  • 2篇血脂水平
  • 1篇胆红素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疗
  • 1篇血清CRP
  • 1篇血清胆红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炎症

机构

  • 8篇延安大学

作者

  • 8篇郭刚
  • 2篇刘亚东
  • 2篇赵娜
  • 1篇谷秀娟
  • 1篇刘欢
  • 1篇张瑞
  • 1篇师毅
  • 1篇冯莉莉
  • 1篇冯亚莉
  • 1篇王红莉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p-PLA2、Hcy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经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50)、稳定斑块组(n=48)、易损斑块组(n=34)。比较3组血清Lp-PLA2,Hcy及血浆D-D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Lp-PLA2,Hcy及D-D与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及纤维帽厚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Lp-PLA2、Hcy及D-D与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Lp-PLA2、Hcy及D-D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p-PLA2、Hcy及D-D与血管重构指数及斑块偏心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Hcy及D-D为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Hcy及血浆D-D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相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亚东王丽萍冯莉莉王海晶谷秀娟郭刚
关键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输血四项检测中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技术的价值及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在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输血四项指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查的患者300例。采用CMIA检测患者的血清标本,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CMIA检测血清HBsAg、HIV抗体、TP抗体、HCV抗体的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0.267、0.150,P>0.05)。CMIA检测HBsAg、HIV抗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皆为100.00%;CMIA检测TP抗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3%、95.00%、94.91%、93.44%、94.17%;CMIA检测HCV抗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00%、91.67%、91.93%、94.83%、93.33%。结论在输血四项指标检测中,CMIA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表现出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
赵妮刘欢郭刚
关键词:输血抗体
输血患者16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临床安全用血的意义。方法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中连续选取16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输血前采用Coombs卡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随后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观察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在1600例患者(男950例,女650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9%,其中男性3例,女性12例,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3/950),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8%(12/650),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33,P<0.01)。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最多的为Rh血型系统7例;其次为MNS血型系统3例,Kidd、Duffy、Lewis、Diego、Do血型系统各1例。对15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未发现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在对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者进行特异性检测时,有10例确定特异性抗体(抗-D 1例、抗-E 3例、阴性抗-Ce 1例、抗-Ee 1例、抗-JKh 1例、抗-Fya 1例、抗-Lea 1例、抗-Mur 1例),5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安全用血,以有效避免因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郭刚赵妮王丽萍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交叉配血安全用血
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情况,并探讨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水平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A水平较低,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水平则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明显异于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查对冠心病情况予以提示。
赵娜郭刚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胆红素
应用TEG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及药物抵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及药物抵抗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予以相应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实施了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测结果对用药予以指导分成研究组(血小板图)40例和对照组(非血小板图)51例。分析两组治疗2周后缺血性卒中复发差异情况,比较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患者和非抵抗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情况,以及对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患者年龄、糖尿病史、血糖与非抵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及年龄是研究组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患者安全、有效。
郭刚吴丙琳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药物抵抗
血栓弹力图联合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结合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72 h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与非HT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TEG检查,并计算SII(SII=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EG参数、SII评估急性脑梗死后HT的临床价值,急性脑梗死后HT的影响因素则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予以分析。结果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HT26例,HT发生率为21.67%。2组患者TEG参数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患者的反应时间(R值)、30 min溶解率(LY30)、SII均高于非HT组患者(P <0.05)。TEG参数R、LY30、SII以及三者联合评估急性脑梗死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54(0.709~0.799)、0.802(0.757~0.847)、0.869(0.824~0.916)、0.917(0.867~0.962)。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史占比、脑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吸烟史、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双重抗血小板占比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较于非HT组更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2.143,95%CI:1.292~3.553)、抗凝治疗(OR=2.020,95%CI:1.185~3.442)、R值≥5.67(OR=2.509,95%CI:1.391~4.527)、LY30≥2.18(OR=2.707,95%CI:1.510~4.855)、SII≥1088.67(OR=4.614,95%CI:2.078~10.244)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TEG参数联合SII在评估急性脑梗死后HT方面价值较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后HT评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郭刚师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血栓弹力图
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清CRP与血脂水平关系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清CRP与血脂水平关系。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选择健康中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RP与血脂的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CRP、LDL-C与HDL-C是导致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3 mg/L患者(n=80)的TC、TG与LDL-C含量也明显高于血清CRP<3 mg/L患者(n=40),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表现为血清CRP、TG、LDL-C和TC的升高,它们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CRP水平可以预测相关血脂指标的变化。
赵娜郭刚张瑞王红莉冯亚莉
关键词:血脂CRP中老年人
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方法选取自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试验组)70例和异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70例。2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第1,3,7天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输血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及转归情况。结果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细胞比容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呈降低趋势,试验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输血前后补体C3水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自体输血治疗的输血疗效和术后恢复速度均优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还具有安全、经济、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
郭刚赵妮刘亚东
关键词:输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