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论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馈关系被引量:17
- 2013年
- 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互馈关系。文化自觉巩固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导载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自觉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为文化自觉的培育提供实践依据,为文化自觉的提升提供科学途径,担负着推进文化自觉的责任。探寻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馈关系,对于提升文化自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郗波
-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 论道德约束在现代科技行为中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从构建科技行为伦理规范、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教育,促进行为主体道德自律、完善科技行为法律体系,规范科技行为、倡导人文精神向科学融入等几方面探讨道德约束在现代科技行为中的困境之对策。
- 郗波
- 关键词:道德科技道德
- 道德约束在现代科技行为中的意义分析
- 2007年
- 在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无尽好处的同时,不良后果也是相伴而生。如何正确地对待科技的“双刃剑”作用,即科技成果的研究、应用是作为生产力,还是破坏力,取决于一定生产关系之下的科技行为主体。也就是说,取决于经济活动、经济组织、经济体制等本身所蕴涵的道德规律、道德原则以及科技行为主体运用科技过程中对道德规律、道德原则等的认识程度和运用情况。
- 郗波
- 关键词:道德约束道德规律道德原则
- 活动建构教学思想在德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活动建构教学思想是在活动教学思想及建构主义教学论两大思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应用于德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德育中注入活动建构教学思想的理念,是学生德育培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促进师生共同进行德育养成的过程,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德育教育活动的开放性,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由单一走向多样,从单向传递走向多维互动。
- 郗波王卫
- 关键词:活动教学建构主义德育
- 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价值选择
- 2015年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根植于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困惑和价值冲突。作为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价值矛盾,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价值选择的思维路径,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对价值选择的自觉把握。
- 郗波
- 关键词: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 文化环境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青年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因素。文化环境对青年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创造良好、规范的文化环境,使青年远离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的影响,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青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 郗波王卫
- 关键词:青年成长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 教育公平视域下的西部高校财政困难破解思路被引量:1
- 2013年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西部高校的财政困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提出了破解西部高校财政困难的思路,以期解决西部高校财政困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 郗波杨利锋
-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财政
- 制度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馈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涵的价值要素,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支撑,另一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高度相契合。以制度自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又为其合法性提供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基本载体,以保证社会制度的延伸和规制人们的行为。制度自信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两者在坚持政治本质与内容形式上达成统一。正是这种政治性,贯穿着制度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内在一致的互馈逻辑。
- 郗波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逻辑
- 社会转型是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现代化,衍生了现代性话题。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发展的文化现象,引发对人的精神和文化的批判,由此产生现代性张力,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元素。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 郗波
-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逻辑
- 文献传递
-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调查被引量:11
- 2009年
-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能予以高度认同,其主流也是好的。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其一,社会共同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其二,追求奢侈享受,劳动观念不强;其三,认同社会规范要求,但忽视身体力行;其四,法制观念淡化,理性思维欠缺。
- 郗波杨利锋姚洁
-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