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雪峰

作品数:40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9篇绝经后骨质疏...
  • 8篇电针
  • 7篇针灸
  • 7篇绝经后骨质疏...
  • 7篇教学
  • 7篇骨质疏松症
  • 5篇代谢
  • 5篇蛋白
  • 5篇膝骨
  • 5篇关节
  • 5篇关节炎
  • 4篇性关节炎
  • 4篇学法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骨代谢
  • 3篇血浆
  • 3篇血脂

机构

  • 40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晋江市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侨医院

作者

  • 40篇郑雪峰
  • 13篇聂焱
  • 7篇陈采益
  • 6篇纪峰
  • 6篇郑美凤
  • 6篇林燕萍
  • 5篇何芙蓉
  • 4篇林驰
  • 4篇何玲玲
  • 3篇张学君
  • 3篇林栋
  • 3篇王志强
  • 3篇何庆建
  • 2篇林莺
  • 2篇李煌
  • 2篇游世晶
  • 2篇林煜
  • 2篇黄枢
  • 2篇陈翔
  • 2篇林燕萍

传媒

  • 5篇福建中医药
  • 3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医教育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康复学报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十四届中...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的"教(讲)"与学生的"学(听)"构成了教学中的两个主体。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教师则重温学生的身份,从而使"教"与"学"两个主体换位,即学生——"讲",教师——"听",这种教学方法即是角色互换教学法。
纪峰郑美凤郑雪峰张学君何芙蓉陈采益
关键词:角色互换教学法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疫情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刺法灸法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在线教学活动,采用QQ+学习通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对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在此与大家分享本团队的授课经验。
何芙蓉陈采益林驰何玲玲郑雪峰游世晶纪峰林莺郑美凤
关键词:在线教学
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针灸学》是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智能开发性课程,其中的实验教学部分恰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之一。新世纪版《实验针灸学》增设
纪峰郑美凤郑雪峰张学君何芙蓉陈采益
关键词:角色互换教学法针灸实验教学
文献传递
针刀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晋江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刀松解加拔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统计疗效,结束后进行半年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拔罐能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崑萌郑雪峰王志强洪天生林万庆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针刀拔罐针刺
基于临床案例的渐进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刺法灸法学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案例的渐进式任务驱动教学法(Progressiv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Clinical Cases,简称PTDM-CC)在《刺法灸法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针灸推拿专业的5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接受传统实训教学,试验组则采用PTDM-CC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课程总评成绩及课堂实训效率等多个维度指标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PTDMCC教学法的满意度反馈。结果:试验组的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试验组在课堂实训效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课后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PTDM-CC教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结论PTDM-CC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刺法灸法学》实训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该教学法值得在中医相关实训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何玲玲林莺陈采益郑雪峰林驰何芙蓉范昕艺林栋
关键词:刺法灸法学实训教学临床实践能力
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应用初探被引量:17
2018年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并在医学领域中呈现其独特优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主干及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其他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和关键。课题组结合目前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及其抽象二维教学模式中面临的瓶颈,将VR技术应用于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具有直观、高效、真实等优点。其最终旨在提高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玲玲陈采益林栋林驰纪峰郑雪峰游世晶郑美凤
关键词:经络腧穴学虚拟现实针灸教学
基于经筋理论内热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探析被引量:3
2024年
经筋指的是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其无络属的相应脏腑,无运行血气之功,但可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本质为附属于经脉的筋肉连属系统。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经筋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筋纵”有关,相关研究也证实其发病过程与膝部软组织功能退化、膝周力学失衡、软骨下骨质损坏及骨赘形成等因素相关。内热针是一种新型针刺工具,其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及“提针”技术发展而来。它以特制针具刺入软组织再配合现代恒温加热技术,具有刺激量大、温度可控、导热均匀的优势。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为解除膝关节局部神经卡压,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文章运用经筋理论指导内热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部位方面强调“以痛为输”,以疼痛之处作为针刺部位,选取足六经筋在膝周的筋结点进行治疗。在治疗方法上,通过内热针进行“解结”消除结筋病灶点挛缩、粘连的软组织,起到“以针代刀,以松治痛”的效果。文章基于经筋理论,总结探讨内热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内热针疗法可以松解筋结、散寒除湿、疏经通络、调畅气血,有效地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庄玉凤聂焱郑雪峰
关键词:经筋理论经筋膝骨性关节炎
经筋病“筋结”与“解结”浅析
2025年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今有关经筋病“筋结”与“解结”法的文献,认为“筋结”反映了经筋的生理与病理状态,病理性筋结的形成是经筋病的关键,外邪侵袭和体质虚弱是导致“筋结”的重要原因。解结法是通过疏通气血、祛除邪气,从而恢复经筋畅通的方法,包括刺血法、燔针劫刺、灸法、推拿等。现代医家则将传统的解结理论与组织学、生物力学等现代理论相融合,并结合临床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长圆针疗法、岐黄针疗法、内热针疗法以及有限元模型、肌骨超声等技术,为解结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许哲淳郑雪峰
关键词:经筋病
绝经后女性血浆骨代谢相关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骨代谢差异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骨代谢指标.方法 采用悬液芯片技术分析不同骨量绝经后妇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蛋白Dickkop (DKK-1)、成...
郑雪峰聂焱吴铅淡林燕萍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
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30例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内热针对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寒湿痹阻型KOA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穴位选取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疼痛指数量表(WOMAC)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WOMAC评分、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治疗后比较,内热针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2组治疗后比较,内热针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芬聂焱何庆建郑雪峰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塞来昔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