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娟 作品数:23 被引量:247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油气富集域早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南美-北非-中东-中亚特提斯域古地理与油气资源 被引量:1 2024年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领悟本期刊发的5篇海外区域研究论文,部分编者撰写了这篇关于5篇海外论文的整体研究背景、各自成果特色及其创新认识相关性的推介。 鲍志东 王光付 冯志强 郑秀娟 李新坡 孙宇争鸣栏目让学术期刊活起来 被引量:3 2012年 从编辑处理稿件过程中的困惑出发,指出设立争鸣栏目的必要性。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例,说明期刊刊登"看不懂"类文章确实也很有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用地学类学术期刊设立争鸣栏目的实例,分析了设立争鸣栏目的可行性与好处。最后指出设立争鸣栏目,不仅有利于活跃期刊的学术氛围,也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郑秀娟关键词:学术争鸣 神农架奇异岩石的故事 2020年 华中第一高峰所处的神农架地区,四季风光各异。春天,百花齐放,百鸟啁啾,那粉红的、雪白的高山杜鹃,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让人留连忘返;夏天,山峦间云雾缭绕,特别是雨后初霁,云雾从山脚升腾而起形成云海,沿着山谷向山峰盘旋,宛如仙境;秋天,满山金黄、火红;冬天,白雪皑皑,冰棱高挂,神农架变成了南方人的雪乡。 旷红伟 郑秀娟 柳永清关键词:高山杜鹃 南方人 百花齐放 仙境 地学巨著 益学益用——评《冯增昭文集》 2007年 郑秀娟关键词:地学 岩相古地理学 沉积学 教育工作 著作 以《中国沉积学》(第二版)贺中国石油大学六十华诞 2013年 我们是《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和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师,近四、五年来,在完成两个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并完成了《中国沉积学》第二版的筹划、组织、编写、评审、编辑和修正工作,对这一反映和代表中国当今沉积学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特色的巨著,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们特意使此书在我校60华诞前夕出版。 冯增昭 鲍志东 郑秀娟 朱筱敏 金振奎 季汉成 管守锐 王媛 张西娟 李新坡 吴晓鸣 刘敏 胡秀芳关键词:沉积学 出版工作 编辑部 地球科学 草湖凹陷东部T—J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地层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草湖凹陷东部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T-LSC1,T-LSC2,T-LSC3,J-LSC1和J-LSC2,均为陆源碎屑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各旋回沉积体系的构成。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提出,T-LSC3旋回下部和T-LSC2旋回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就相带而言,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是较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黄兴文 于兴河 郑秀娟 赵德力 李胜利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草湖凹陷 三叠纪 侏罗纪 层序地层 冯增昭先生的魅力地质人生 2024年 冯增昭先生是我国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将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新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地质学大家,这是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冯先生身上却又具有许多不那么常规、又不那么典型的特质,例如他没有院士的桂冠,没有留洋的背景,没有高级别国家大奖,也没有各种行政级别的“官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凡人”、老人,却为我国地质科学做了许多从零到一的大事!他写出了第一部全国范围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学专著,1994年68岁倡议成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1999年73岁创办《古地理学报》,2000年74岁接手主办全国岩相古地理学学术会议并延续至现在,2012年86岁创办英文学术刊物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数年后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2013年组织召开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并形成2年一次的系列会议,2013年87岁发起申请成立国际古地理学家协会,2022年获批,召开成立大会时,冯先生已96岁!这样的一张工作年表,放在哪个专业学科都实属罕见!回顾冯增昭先生的一生,我们从他身上既可看到民国大家矢志报国克己奉公的遗风,也可看到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爱国敬业忠于理想的精神风貌。在退休之后20多年间,他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学,执着于提升中国古地理学的研究水平,把这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推向世界,被誉为地学领域的“不老松”。他信仰坚定、潜心育人,心系学科,始终奋斗在古地理学研究一线,被称为“倾此一生为山河号脉的大先生”和“heis alegend!”(他是一个传奇!)。在当今社会无疑这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弥足珍贵。本刊特邀冯先生身边工作多年的同事,《古地理学报》常务副主编郑秀娟博士撰文,展示冯增昭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科学精神,以期引起不同年龄段广大同行的深思,学习,敬仰,追随!并从中� 郑秀娟关键词:古地理学 地质科学 地学领域 岩相古地理 学术刊物 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2021年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支撑了古地理学科的持续发展;(2)在古地理研究方法与成图方面,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中的遗迹学研究、小尺度古地理研究和大数据古地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3)在古地理学应用方面,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油页岩古地理及碎屑岩成岩作用多角度研究油气资源与油页岩,并在聚煤区古地理研究与煤炭资源预测及其他矿藏古地理研究与找矿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郑秀娟 杜远生 朱筱敏 刘招君 胡斌 吴胜和 邵龙义 旷红伟 罗静兰 钟大康 李华 何登发 朱如凯 鲍志东关键词:古地理学 地震沉积学 遗迹学 地质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 被引量:10 2005年 从科技论文的结构入手,结合地质科技论文的特点,阐明了一篇完整的地质科技论文应该包括的内容有题名与作者署名,摘要和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分述了每一部分的写法与注意事项,重点是对正文的写法进行了论述,指出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论文写作的成败和学术、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故应从方法论着手,依据严谨的逻辑推理或分类归纳方法,结构清晰、环环相扣地推导出论著的结论或结果。 于兴河 郑秀娟关键词:地质 科技论文 中国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61 2023年 基于油气勘探发现和地质认识进展,从成盆、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内在地质过程出发,揭示沉积盆地超深层油气的形成与赋存规律并探讨超深层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国超深层主要经历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2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沉积分异产生空间上相邻的源-储组合;发育丘滩体型、岩溶缝洞型、断溶型、白云岩型和断裂带型等多种类型规模性碳酸盐岩储集体、超压型碎屑岩和基岩裂缝性储集体;油气多期复合成藏,晚期调整定位;油气分布受高能滩带、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与大型断裂带等的控制;赋存多种成因的天然气和轻质油。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剩余总资源量的33%,为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超深层的大型成藏地质单元与规模富集区带将是持续取得油气大发现的重点方向,勘探前景广阔。超深层油气地质条件和富集区带预测为油气地质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何登发 贾承造 赵文智 徐凤银 罗晓容 刘文汇 唐勇 高山林 郑秀娟 李涤 郑娜关键词:勘探技术 轻质油 天然气